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卡夫卡作品中的坚持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坚持观”的转型,卡夫卡作品中的坚持观以及形成原因,尝试提出了卡夫卡作品中的坚持观带有后现代特征的观点。本文共有三章。第一章是“坚持观”的转型。受西方传统的逻格斯中心主义及“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影响,传统的坚持观认为,人在坚持时存在一个终极目标,强调人的积极主动性。本文以人与自然对峙时期、人与神对峙时期、人与物对峙时期这三个西方文化发展的主要阶段为例进行了逐步论证。但随着经济转型、观念变化,特别是新的思维模式的出现,传统的坚持观也必然会受到挑战,并转变为一种后现代意义上的坚持观。第二章是卡夫卡作品中的坚持观。这一章主要从文本出发,通过对卡夫卡作品中坚持观的分析,归纳出三个特点,即“有目标的无目标性”、被动的无奈选择、两难境遇中的挣扎。这些特点已经不再符合传统的坚持观,而是更多地具有后现代的意味。在对“两难境遇中的挣扎”这一特点的论述中,还以卡夫卡的《城堡》与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为例,分析西方人在同样的境遇中的不同选择。第三章是卡夫卡坚持观的形成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精神危机,上帝死了对西方人的毁灭性打击。上帝的死不仅意味着西方人在精神上处于荒原状态,还意味着传统逻格斯中心主义受到挑战,人们失去了对一种终极目标的信仰和追求。二是“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破裂使一切都充满了不确定。三是卡夫卡的生平、经历,他身份、归属的不确定以及在家庭生活中形成的恐惧感、无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