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租赁住房(简称“公租房”)作为一项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自提出以来就受到广泛关注,现已成为了住房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租赁住房是一种社会福利资源,是由公租房房源和其申请者构成的双边市场,政府基于对申请者家庭收入、贫困程度等的判断来进行住房配置。对于这种福利性资源的配置,价格机制无法充分发挥作用,因此如何保障其公平分配就成了难点。在公共租赁住房分配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弊端,如申请时审核不严、准入门槛设置不明确、轮候对象配租排序缺乏公正、配租过程中匹配机制不成熟、租金定价不合理、退出机制不完善等,这些问题都制约着公共租赁住房公平分配的实现。本文则主要对配租中的匹配环节进行了研究,试图寻求一种新的匹配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公租房分配的公平性。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当前公共租赁住房分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在现有的配给过程中,分配大多是基于政府的单边决策,轮候者的偏好往往无法充分表达,并且偏好信息可能不完全,从而使得最需要的人没有被分到公租房,或者最适合的房源分配到了他人手中,由此导致公租房分配需求错位、资源浪费、分配不公。其次,本文详细阐述了公平及公平分配的涵义,并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公平分配标准,选取了“免于嫉妒”这一标准应用到公共租赁住房的公平分配中。再次,为促进公共租赁住房分配的公平性,针对配租中匹配这一环节,本文提出了一个改进方案,即将稳定配置理论运用到公共租赁住房分配中。在稳定配置理论下,来自不同集合的市场主体充分表达各自偏好,只要市场足够自由并且偏好真实,那么最后总能达到一种有效的稳定配置。基于这种理论,在由公租房房源和申请者构成的市场中,双方主体充分表达真实偏好,相互匹配后得到一个稳定的匹配结果,且匹配是帕累托最优的,可同时满足公平和效率。本文最后还通过实验对这一改进方案进行了检验,将传统分配中的匹配机制和改进后的G-S算法匹配机制的分配结果进行了比较,并选取了公平和效率两个考察评价指标。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匹配机制的效率指标和公平指标均远优于改进前,由此验证了这一改进方案的可行性和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