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友病A/B是最常见的X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出血病,由F8或F9基因突变引起的体内凝血因子Ⅷ或Ⅸ含量减少或功能异常。目的:分析2种未报道的F8基因内含子突变对剪接的影响,明确致病性。方法:检测相关凝血指标;进行F8基因相关检测,包括PCR扩增及测序分析F8基因26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拷贝数检测、内含子1和22倒位检测。巢式PCR扩增外周血mRNA,异位转录水平分析对剪接的影响。通过6个短串联重复序列位点进行遗传连锁分析,SNaPshot SNP分型技术检测外周血、口腔黏膜和毛囊嵌合情况。结果:先证者1的FⅧ:C 0.9%,F8基因检测到c.1444-2dupA,mRNA分析显示该突变导致10和11号外显子缺失;先证者2的FⅧ:C为5.1%,检测到F8基因c.5999-29T>G,mRNA分析显示该突变产生缺失19号外显子和少量正常的2种转录本。家系1无血友病A家族史,连锁分析显示突变来源于外公,外公非嵌合体。结论:c.1444-2dupA和c.5999-29T>G突变导致了不同程度剪接异常,分别引起重型和轻型血友病A。家系1 c.1444-2dupA为新发突变,可能在外公精子形成过程中发生。目的:分析2种未报道的F9基因大片段重复突变的致病机制、重组机制和突变来源。方法:血浆FⅨ相关蛋白分析,检测突变对FⅨ蛋白的影响;长链PCR方法和引物步移结合基因步移策略检测断裂点;构建小基因质粒,体外转录水平分析先证者B的突变对剪接的影响;多重荧光PCR定量检测嵌合率;生物信息学分析重组机制。结果:先证者A FⅨ活性和抗原约8%,其F9基因g.139,518,026139,551,945dup。先证者B FⅨ活性<1%,抗原3.1%,血浆中检测到少量异常大分子FⅨ蛋白;其F9基因g.139,537,677139,551,836dup;家系B的重组基因体外表达3种转录本,其中的1种转录本(约占3%)不导致阅读框移位;先证者B外婆的外周血、毛发、口腔黏膜和尿液中的脱落上皮细胞样的细胞型嵌合率分别为6.66%、0%、14.10%和13.22%;2种突变断裂点附近均存在与重组形成相关的重复元件。结论:两个大片段重复突变分别是两个家系的致病突变,分别通过NHEJ和MMEJ重组机制形成。先证者B外祖母的突变发生在胚胎发育早期。可能致病机制为:大片段基因重复突变通过启动子竞争影响正常启动子的转录;大片段重复突变改变重组基因的正常剪切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