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恒河猴常温下不同脑缺血时限的模型,应用选择性超深低温技术灌注,保持脑温≦16℃60min,观察超深低温对恒河猴常温下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成年恒河猴15只(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提供),雄性,反应灵敏,神经功能正常,年龄4-10岁,平均年龄7.90±1.82岁,体重4.2-14kg,平均8.22±2.15kg,随机分为四组,双侧颈总动脉阻断立即超深低温灌注组(n=4),双侧颈动脉阻断10分钟超深低温灌注组(n=4),双侧颈动脉阻断15分钟超深低温灌注组(n=4),双侧颈动脉阻断20分钟超深低温灌注组(n=3)。切开双侧颈动脉鞘,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右侧颈内动脉远心端插管连接冷灌注系统,右侧颈内静脉远心端及双侧股静脉近心端插管连接超滤复温装置,建立脑局部体外循环。右侧颈内静脉近心端置管测中心静脉压,右侧股动脉置管测平均动脉压。夹闭左侧颈总动脉和颈内静脉0分钟、10分钟、15分钟或者20分钟后,经右颈内动脉远心端输入4.0±0.5℃冷灌注液,自右侧颈内静脉远心端及右侧股静脉近心端回流静脉血,回流液超滤复温后经左侧股静脉近心端回输至体循环,维持脑温在14.1~16℃之间,60min后恢复脑血流,实验动物自然复苏。术中持续行脑电图监护并监测生命体征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术后每周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和影像学检查,脑组织及主要脏器行光镜观察。结果:双侧颈总动脉阻断立即超深低温灌注组(n=4)和双侧颈动脉阻断10分钟超深低温灌注组(n=4),全部成活,无神经系统后遗症:脑组织和器官未见明显改变,双侧颈动脉阻断15分钟深低温灌注组(n=4)4只猴长期存活2只,重残1只,死亡1只;病理可见神经元坏死,但能见到正常的神经元,器官组织无异常。双侧颈动脉阻断20分钟深低温灌注组(n=3)复苏困难,生命体征分别维持3、7、20小时后全部死亡;病理可见大量神经元坏死,核浓缩和核碎裂,可见肾小管坏死,心肌细胞肥大等。结论:脑选择性超深低温能很快降低脑部温度,对常温下脑缺血缺氧具有保护作用,增加脑组织对缺目的:通过研究猴脑选择性超深低温断血流复苏模型超滤前、中、后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血浆电解质、血糖等的变化,说明超滤可保证超深低温灌注过程中模型的稳定性,有利于恒河猴复苏。方法:健康成年恒河猴15只(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提供),雄性,反应灵敏,神经功能正常,年龄4-10岁,平均年龄7.90±1.82岁,体重4.2-14kg,平均8.22±2.15kg。建立猴脑选择性超深低温断血流模型,超滤复温系统由双侧股静脉近心端和右侧颈内静脉远心断插管连接超滤复温装置组成,冷灌注液经右侧颈内动脉远心端—脑部动静脉—颈内静脉远心端—血泵—纤维透析仪—变温水箱连接的热交换仪—双侧股静脉导管,建立了脑局部体外循环。分别于术前、血液稀释后转流中30分钟、超滤停机后5分钟取样测定血浆电解质、血糖、红细胞压积、血浆总蛋白。采用SPSS12.0软件包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p<0.05认为差异有显著性。结果:超滤后血糖明显升高,电解质(钾、钠、氯、钙)变化不明显,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在血液稀释后下降明显,超滤后明显回升,血容量基本维持平衡。结论:猴脑选择性超深低温模型中应用超滤方法维持灌注前后血容量的平衡,减轻血液稀释,维持电解质平衡,减轻组织水肿,有利于恒河猴断血流后的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