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戴·赫·劳伦斯(1885-1930)是二十世纪英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儿子与情人》是劳伦斯一部带有明显自传色彩的小说。小说的情节几乎就是劳伦斯早年生活的再现,主人公保罗经历了早年劳伦斯经历过的精神困惑和心理障碍。
小说看似描写人物之间的爱情,但实际是在探索在工业化背景之下恢复和谐的男女关系的主题。论文用弗洛伊德人格结构学说分析保罗没有得到理想的爱的原因。保罗与密丽安和克拉拉的爱情反映出保罗的成长环境使他人格结构中的本我,自我,超自我不能协调共处,人格发生了扭曲。
论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回顾国内外对《儿子与情人》这部小说的研究,介绍劳伦斯对爱的观点。论文第二部分分析主人公保罗在成长过程中在身体及精神方面对爱的渴望。在保罗的成长过程中母亲的强烈的占有性的爱使保罗无论是在身体上还是在心理上都严重的依附于母亲。论文第三部分通过分析保罗与密丽安、克拉拉的爱情诠释保罗对爱的追求。母亲爱的禁锢使保罗人格结构中的本我,自我,超我,三者不能和谐共处,出现心理问题。他无法在精神与肉体上达到和谐。密丽安是他的第一个女朋友。但狭隘的道德偏见和宗教禁忌摧残了密丽安出白天性的情感,宗教里精神至上的观点严重地压制着她对爱情自然本能的要求,严重压抑着她的本我,因而她对保罗的精神恋爱注定是个悲剧。克拉拉与密丽安完全不同。本我在克拉拉的生命中占主导地位。她带给保罗尘世男女的快乐,但缺少精神上的一面。她与保罗不能实现精神的交流导致其爱情的失败。劳伦斯站在本我的角度俯瞰社会,试图表现弗洛伊德学说中欢乐原则的本我与现实和道德原则的自我和超自我的矛盾冲突。论文第四部分聚焦保罗心中的理想女性,这个女性不是密丽安或克拉拉,而是他自己的母亲。小说结尾处保罗向光明走去说明这位理想主义青年的梦想并没有破灭。作为劳伦斯笔下的人物,保罗对爱的探索及对生活的迷茫反映出作者劳伦斯的矛盾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