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8年以来的近三十年是我国城市规划学科获得全面快速发展的一个时期。我国的城市规划理论建设已从初期简单的经验总结和单纯引进国外理论,向多角度、多学科、深入综合研究以及有意识地建立本土化的规划理论体系转变。对这一段时期城市规划理论发展动态的梳理,对于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而专业期刊是反映我国城市规划实践和理论发展一个重要窗口。论文借鉴了文献计量学、目录学等情报学科的研究手段,以《城市规划》杂志(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主办)的目录为研究对象,通过分类统计,对期刊的“文献外部特征”、“文献内容特征”作了考察,澄清了《城市规划》的若干目录学特征。在此基础上梳理了其中所反映的我国规划学科发展的轨迹。
“文献外部特征”考察中,通过对统计数据的分析,论文认为:(1)《城市规划》杂志的信息容量呈现出上升的趋势;(2)《城市规划》是一份既有学术性,同时又有较强政策性的专业期刊;(3)“高等院校”、“设计机构”、“政府机关”是推动我国城市规划学科发展的三支重要力量,并且我国的规划研究力量有集中分布的趋势,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而《城市规划》杂志的以上目录学特征反映了:(1)“文革”以来我国城市规划学科“停滞-活跃”的发展历程,1990年代中期是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2)规划研究力量的地域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关系密切,“文革”后规划研究中东、西部差距加剧的现象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地域差异的客观体现。
而在“文献内容特征”的考察中,论文借重我国传统目录学研究中“互著、别裁”的思想,建立了内容分类的“类目表”,并据之对《城市规划》杂志的载文进行了分类统计分析。通过分析,论文认为:(1)《城市规划》杂志载文内容的理论性有越来越强的趋势;(2)论文并简单勾勒了《城市规划》载文内容变化的一些情况。以上《城市规划》目录学“文献内容特征”方面的特点表明:(1)“高等院校”、“设计机构”、“政府机关”分别是学科组成中“规划研究”、“规划编制”和“规划实施”的主要承担者;(2)“文革”后我国城市规划学科研究领域不断突破原有界限,向综合、深入方向发展;(3)从载文内容的变化中再次印证了1990年代是我国规划学科发展上的重要转折时期。
最后,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论文研究对学科发展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