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脂肪肝对肝脏脂质代谢和机体免疫的影响研究

来源 :新疆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hai88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脂肪肝是哺乳动物常见的营养代谢病,严重影响了哺乳动物的机体健康,对某些哺乳类家畜、宠物、特种经济动物而言,由于高能量日粮摄入过多或机体自身代谢问题也会导致脂肪肝的发生,影响动物机体健康。因此探究脂肪肝的发病机制从而发掘治疗脂肪肝的靶点,对相关畜种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以大鼠、小鼠肝细胞、奶牛为研究对象,探究早期脂肪肝对肝脏脂质代谢和机体免疫的影响,以期为易患脂肪肝的哺乳类家畜、宠物、特种经济动物脂肪肝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1.大鼠早期脂肪肝模型的确立与表型分析24只8周龄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两组,FL(脂肪肝)组饲喂高脂且胆碱缺乏日粮进行早期脂肪肝模型诱导,CON组饲喂普通日粮,试验期为44天。确定模型诱导成功以后对两组大鼠血清生化指标,激素指标等进行测定。结果显示,FL组与CON组相比,NEFA(游离脂肪酸,P=0.0015)、TG(甘油三酯,P=0.0413)、LDL(低密度脂蛋白,P=0.0029)、ALP(碱性磷酸酶,P=0.0059)、TP(总蛋白,P=0.0001)、胰岛素(P=0.0123)和胰高血糖素(P=0.0259)浓度显著升高,生长激素(P=0.0119)、钙离子(P=0.0138)和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P=0.0222)水平显著降低。而GLU(葡萄糖)、HDL(高密度脂蛋白)、ALB(血清白蛋白)、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镁离子、磷离子和LDH(乳酸脱氢酶)在FL组和CON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FL组HOMA-IR(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增加(P=0.0235)。试验期结束时,FL组的大鼠体增重显著高于CON组(P=0.0305),但是对于肝脏、肾脏、脾脏、心脏相对于体重的器官指数并没有显著变化(P>0.05)。2.大鼠早期脂肪肝对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通过对两组大鼠的肝脏进行广靶脂质组学分析发现,在肝脏组织中共检测到了脂质代谢物982种,其中474种在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42.51%GP(甘油磷脂类)有显著差异,而这些差异中97.78%的脂质是显著下调的。65.60%的GL(甘油脂类)和29.52%的SL(鞘脂类)发生了显著变化,而二者中分别有94.72%和96.77%的差异表达脂质是上调的。KEGG富集分析发现,7条通路是显著富集的(P<0.05),分别是:胆固醇代谢、维生素消化和吸收、脂肪消化和吸收、脂肪细胞脂解调节、IR、产热和甘油脂类代谢。通过对两组大鼠的肝脏进行转录组学分析,发现只有少部分的基因发生显著变化,两组之间差异表达基因共178个,其中DNL(脂质从头合成)过程相关基因表达受到抑制,Cyp(细胞色素P450)家族基因的表达受到显著影响。KEGG富集分析发现8条通路在两组中显著富集(P<0.05):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脂肪消化吸收、化学致癌、视黄醇代谢、胆汁分泌、细胞色素P450对外来物质的代谢、PPAR(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信号通路和胆固醇代谢。脂质组学和转录组学联合分析发现,早期脂肪肝肝脏最显著的特征是脂质吸收、胆固醇代谢及代谢途径的改变。3.早期脂肪肝对大鼠多器官炎症反应的影响在患有早期脂肪肝大鼠的肝脏中发现已呈现出向脂肪肝炎发展的趋势:相关基因Cxcl13、Nfatc4、Slit2、apoa4在两组之间出现显著差异,炎症反应相关的PPAR通路显著富集(P<0.05)。而在IR发生期间,容易引发肝脏在内的全身非感染性慢性炎症。所以本研究测定了血清、脾脏、肾脏、十二指肠中Ig A(免疫球蛋白A)、Ig G(免疫球蛋白G)、Ig M(免疫球蛋白M)、IL-1β(白细胞介素-1β)、IL-2(白细胞介素-2)、IL-6(白细胞介素-6)、IL-10(白细胞介素-10)、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的浓度,以探究肝脏以外重要组织器官的炎症发生情况。本研究发现在这些组织器官中都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因为脾脏是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所以对脾脏进行了转录组学分析,以探究早期脂肪肝对脾脏的影响。脾脏中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共78个,KEGG富集分析发现2条通路显著富集(P<0.05):PPAR信号通路、卟啉代谢通路,GO分析发现血红素生物合成功能和有机酸转运等受到影响。4.早期脂肪肝对大鼠肝脏脂自噬的影响对两组大鼠的肝脏做了冷冻切片,对其进行免疫荧光试验,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B(微管组织蛋白1轻链3b)和脂滴(LD)膜蛋白ADRP(脂肪细胞分化相关蛋白)的共定位情况,同时对自噬相关蛋白P62、LC3B和ADRP使用Western Blotting的方法进行检测,发现大鼠早期脂肪肝肝脏脂自噬增加。5.PKLR基因对脂肪肝的调控机制研究本研究试图找到一个调节脂肪肝发生的关键基因,试验选择PKLR基因作为目标基因进行了一系列试验,以验证该基因对脂肪肝的调控作用。培养基中添加油酸钠0.25m M处理12h,对NCTC-1469细胞诱导早期脂肪肝模型,使用si RNA-PKLR对PKLR基因进行抑制,p CMV6-PKLR对PKLR基因进行过表达,发现过表达PKLR基因能够增加细胞中LD的面积,而抑制PKLR基因以后油酸钠诱导相同时间,LD的面积明显减小。当PKLR基因表达受到抑制以后,造脂基因Acacb、Elovl6、FASN、SCD的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而过表达PKLR基因以后,这些基因的表达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上调(P<0.05)。最后,通过对泌乳初期奶牛进行体况评分挑选疑似患有脂肪肝的奶牛和正常奶牛,晨饲前采集尾根静脉血液,收集血清测定血清中β羟基丁酸和NEFA含量,血清指标进行初步筛选后,对12头奶牛(5头正常奶牛,7头疑似脂肪肝奶牛)进行肝脏活体穿刺采样,再进行油红O染色对奶牛脂肪肝发生情况进行准确鉴定。随机挑选3头正常奶牛,3头患有脂肪肝奶牛的肝脏进行后续试验,对挑选出的6头奶牛的肝脏提取RNA,对造脂基因及PKLR基因的表达量进行检测。试验结果发现患有脂肪肝的奶牛与正常奶牛相比肝脏中造脂基因Acacb、Elovl6、FASN、SCD以及PKLR基因的表达量是显著上调的(P<0.05)。综上所述,高脂日粮诱导的早期脂肪肝能够对大鼠体增重产生显著影响,但是对各器官的器官指数影响较小,对血清生化指标和血清激素水平影响较大。脂肪肝发生早期,肝脏少量基因表达发生变化便能引起脂质的剧烈变化。早期脂肪肝肝脏最显著的特征是脂质吸收、胆固醇代谢及代谢途径这三条通路的改变。脂肪肝的发生不仅影响肝脏,更能引起全身性炎症反应,早期脂肪肝对于脾脏的影响主要是影响血红素的合成和免疫功能的改变,并且伴随着脾脏脂质转运和代谢的改变。脂肪肝发生初期,肝脏能够针对激增的脂质作出自我调节性反应,包括抑制DNL和促进脂自噬。PKLR基因能够对脂肪肝起到调控作用,可能的原因是通过影响脂质的合成。
其他文献
新疆伊犁鹅是我国唯一来源于灰雁的草食性特色地方家禽品种,其肉质优良、营养价值丰富,且具有适应性强、耐粗饲、抗病力和抗逆性强的特点,是发展地方特色养鹅业不可替代的品种资源。但作为一个地方鹅种,伊犁鹅的年产蛋数较少,并呈现明显的个体差异,其最高年产蛋量可达27枚,最低年产蛋量仅为1枚,平均年产蛋量为11枚,较低的繁殖效率严重制约了伊犁鹅产业的快速发展。卵巢与卵泡的发育是影响家禽产蛋性能的重要因素。鹅卵
细胞焦亡是一种炎性细胞程序性死亡过程。大脑里的小胶质细胞焦亡以及它的调控机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研究清楚。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将系统地阐述小胶质细胞焦亡的各项特征,以及抗炎因子白介素10(IL-10)对小胶质细胞焦亡发挥的重要调控机制。经研究发现,IL-10敲除的小胶质细胞在脂多糖(LPS)的刺激下展现了多种细胞焦亡特征性的指标,包括活性的半胱天冬酶-1(caspase-1)染色,碘化丙啶的膜通透性增强
新疆地处干旱内陆带,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耦合影响下,新疆旱灾产生损失呈扩大趋势。草地生态系统极为敏感和脆弱,且草地物候对气候变化高度敏感,但目前关于新疆草地物候对干旱事件响应尚未开展详细调查。本文以新疆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遥感参数提取、机器学习、模型模拟、时间序列分析、趋势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厘清新疆近60年(1960~2019年)干湿状况与极端气候变化趋势和年际波动情况,掌握新疆气象干旱(
胍基乙酸(guanidineacetic acid,GAA)是动物合成肌酸的唯一前体物,在动物能量代谢中具有积极意义。胍基乙酸对畜禽生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有较广泛的研究。GAA对牛、羊等反刍家畜的生产作用主要体现为提高牛羊增重、饲料转化效率,但是,目前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结果仍不能很好地解释GAA产生的促增重、提高饲料转化效率的作用。因此,有必要继续针对GAA影响动物代谢作用机制开展深入研究。
枣树兼具生态和经济双重效益,新疆枣树种植面积已达50万公顷,占新疆果树种植面积的一半以上。日益扩大的枣林种植面积加剧了干旱区的林水矛盾,且枣林的生态效益还未探明。对干旱区枣林生态系统能量平衡及水碳通量的研究,是缓解干旱区水资源短缺、合理调节当地温室效应的核心内容。本文使用涡度协方差(Eddy covariance,EC)技术和辅助观测仪器,在干旱区滴灌枣林开展为期两年(2018年、2019年)的田
2017年5月,我国政府印发了《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农业合作的愿景与行动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一带一路”农业合作进行了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农业合作意义重大。但是,目前国内学者对外国消费者的深入研究并不多见,尤其针对国外消费者对我国果蔬产品评价的系统深入研究更少,这种研究状况与我国果蔬产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很不相称。中国国家形象在世界上褒贬不一,同时对中国产品形象认同度普遍较低,即便是
地下灌溉可提高深根系果树的灌溉水利用效率,根据现有果树地下灌溉技术及灌水器的优缺点,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干旱区林果的新型果树根灌器,为了使灌溉后的湿润体特征与果树根系的环状分布特征更接近,且在不同压强范围内的出流流量更稳定,本文采用试验研究、数值模拟与理论分析结合的方法,对果树根灌器进行了设计,并对其入渗特征、水力性能、消能机理、流量预测、流道参数优化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研究,得到了根灌器的设计准则及
绵羊的祖先最初是由野生盘羊驯化而来的,然而为适宜不同的地理自然环境,不同的绵羊群体都会在生长发育和生产性状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我国吐鲁番地区以其独有的酷热气候而闻名素有“火州”之称,其夏季平均气温可在31℃以上,中午最热时常会超过40℃,这种极端高温环境会使得绵羊的生化、生理功能和体内激素水平发生改变,从而对其免疫、生长、繁殖和生产性能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而吐鲁番黑羊作为当地特有的绵羊品种,对吐鲁
在化肥持续减量的新要求下,阐明减氮对北疆棉田土壤理化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调控机制和棉花的产量效应,以期为北疆棉田氮肥高效利用和棉花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撑。本研究基于新疆棉花常规一膜六行(66 cm+10 cm)膜下滴灌的宽窄行栽培模式,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于2020年和2021年连续两年在北疆棉区开展田间试验,以新农大棉4号为研究材料,设置了常规施氮(375 kg/hm~2,
针对连作棉田棉花黄萎病日趋加重、棉秆资源化利用率不高、直接还田弊端凸显等问题,开展了虫菌复合技术转化棉秆还田对棉花生长发育及黄萎病发生的影响研究,探究白星花金龟(Protaetia brevitarsis Lewis)生物转化棉秆及虫砂(昆虫的排泄物,颗粒较大的称为虫砂)还田的潜力、带菌棉秆及虫砂还田对棉花黄萎病发生的风险评价和虫砂与生防菌相结合防控棉花黄萎病的可行性。优化并验证虫菌复合技术转化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