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宫颈癌是妇科医生最常遇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宫颈筛查在国内的普及,宫颈鳞癌在癌前病变阶段被检查出的几率增高,鳞癌的发病率有所降低,但宫颈非鳞癌早期的临床表现相对不典型,多在宫颈管内生长,同时宫颈腺癌进行细胞学筛查时,出现假阴性的比例较高,在癌前病变阶段不易被诊断,容易出现漏诊。导致发病率相对有所上升,尤其在年轻女性中。本研究通过对宫颈非鳞状细胞恶性肿瘤的临床病例进行分析,讨论宫颈非鳞状细胞恶性肿瘤(以下简称非鳞癌)的临床特征、诊断、卵巢转移情况及治疗和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对陆军总医院2010-01到2016-05月收治的35例宫颈非鳞癌患者与同期228例宫颈鳞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非鳞癌患者占同期宫颈恶性肿瘤的13.3%。35例宫颈非鳞癌患者年龄25--76岁,平均年龄(50.7±13.3)岁。绝经前患者18例(51.4%),绝经后患者17例(48.6%)。35例宫颈非鳞癌中宫颈腺癌12例(34.3%),黏液腺癌9例(25.7%),腺鳞癌6例(17.1%),神经内分泌癌6例(17.1%),肉瘤样癌1例(2.9%),腺肉瘤1例(2.9%)。绝经前与绝经后非鳞癌发病的组织病理类型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非鳞癌患者的临床表现阴道异常出血20例(57.1%),阴道水样或黏液样排液2例(5.7%),阴道排液伴有阴道出血10例(28.6%),无症状体检发现者3例(8.6%)。子宫颈局部表现:宫颈表面有外生型肿瘤、呈息肉状或菜花状21例,溃疡型6例,表面光滑者8例。宫颈非鳞癌组以阴道排液为主要症状就诊的比例为34.3%,而宫颈鳞癌组以该临床表现就诊的患者只有18.9%;非鳞癌组宫颈光滑无肉眼可见病灶占22.9%,而宫颈鳞癌组该表现的患者占9.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I、II期非鳞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22.2%,同期别鳞癌出现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为17.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非鳞癌组宫颈细胞学检测:20例治疗前行宫颈细胞学检测,其中细胞学异常12例(60%),正常8例。15例患者行HPV检测,其中阳性者7例(47%),均为HPV高危亚型感染,其中5例为HPV16或(和)18型感染。4.非鳞癌患者中有7例保留卵巢,同期(IB期、II期)行手术治疗切除双侧卵巢的患者18例。非鳞癌患者保留卵巢组与未保留卵巢组的五年生存率分别为66.7%、67.3%,比较两组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5.根据Kaplan-Meier法计算宫颈非鳞癌组5年总生存率为66.1%,鳞癌组为85.4%。经Log-rank法检验,宫颈非鳞癌组总生存时间较鳞癌组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1.非鳞癌患者绝经前同绝经后比较,同时两组发病的组织病理学类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提示宫颈非鳞癌的某些病理类型可能与年龄及激素水平有关。2.宫颈细胞学筛查宫颈腺体异常的阳性率相比宫颈鳞癌要低。非鳞癌的临床特点决定了其存在一定的漏诊及误诊率,它的早期诊断问题应该引起重视。对于TCT、HPV阴性但存在临床症状的患者,需及时行妇科检查,如检查发现宫颈管增粗,或宫颈质地较硬,此时应同时行宫颈管诊刮或宫颈管组织活检,必要时可行诊断性锥切。3.对于早期无中危因素或高危因素的宫颈非鳞癌患者,保留卵巢并没有增加死亡率。所以目前我们认为年轻的早期宫颈非鳞癌患者,保留卵巢是相对安全的,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减少去势带来的长期副作用。4.宫颈非鳞癌的预后较宫颈鳞癌差,FIGO分期、局部大病灶、淋巴结转移及宫颈深间质浸润是影响预后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