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世纪初加入世贸组织以来,长三角地区抓住以产业分工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全球化,发挥各种比较优势,吸引国际产业资本集聚,加速了长三角工业化进程。比如2015年,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产值全国占比21.8%,工业制成品出口量全国占比36.4%,实际利用外资全国占比47.3%,成为我国经济集聚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长三角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集聚经济循环累积效应、知识溢出效应。但是随着经济集聚程度的加深,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效益下降,产业集聚效率发生变化。本文基于长三角制造业集聚负外部性凸显的背景,放松行业同质性假设,论证了产业集聚效率演变存在行业异质性,并从劳动和资本两个视角考察产业集聚效率演变,相关研究将为长三角制造业结构和空间分布调整,提供可行性建议。理论架构方面,在借鉴国内外集聚效率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拓展和探索。利用克鲁格曼核心边缘理论模型,揭示了集聚经济的发展效应:循环累积机制。而要素及生产活动有限度集聚的现实,表明经济空间存在抑制集聚的分散力。数理模型推演证明,过度集聚会使得消费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降低了企业的收益水平,促使要素和生产活动向区域外转移。即过度集聚会抑制区域经济的增长,这表明集聚净效益会发生演变。进一步地,制造业各行业在要素禀赋、技术密集度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本文创新性地提出集聚效率的行业差异。这种差异来源于对集聚负外部性承受力的不同,以及知识溢出强度和区域创新网络的差别。考虑到专业化、多样化集聚是产业空间集聚的两种基本形式,所以通过数理模型推演,论证了两种形式集聚对产业效益的积极影响。统计分析方面,研究发现长三角制造业总体快速发展,虽然总产值全国占比逐渐下降,但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在产业集聚演变方面,长三角制造业区域外转移和区域内集聚现象并存。从全国层面看,劳动密集型行业集聚程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特点,技术密集型行业处于集聚推进状态;从区域内部看,区域内产业地理集中度提升显著。长三角制造业由上海逐渐向江浙地区转移,重资产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主要集中于江苏,劳动密集型行业主要转移到浙江。产业梯度系数测算结果表明,长三角制造业梯度优势明显。劳动密集型行业梯度系数先提高后下降,技术密集型行业梯度优势不断强化。作为对比分析,本文还测算了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的制造业空间基尼系数。结果表明,珠三角各类行业的空间基尼系数下降趋势明显。京津冀地区制造业空间基尼系数显示,劳动密集型行业集聚程度先加强后下降,资源、资本密集型行业空间基尼系数呈现不断加强趋势,该地区的重工业经济特征在强化。在长三角产业专业化分工方面,劳动密集型行业专业化程度下降,技术密集型型行业专业化程度上升;在产业多样化演变方面,制造业多样化指数经历了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在制造业要素生产率方面,各行业劳动生产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各行业资本生产率呈现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特点。在资本存量方面,各类行业资本存量年均增长率相近,劳动密集型行业平均资本存量较低,技术密集型行业平均资本存量最高。实证检验方面,基于长三角制造业二位数行业2000-2013年面板数据,利用动态模型实证检验各个命题。第五章计量研究发现,空间基尼一次项系数显著为正,即产业集聚能够促进产值的增长,这对应了命题3-1中表述的集聚增长效应。空间基尼二次项回归系数在不同行业存在显著差异,劳动密集型行业、重资产行业集聚二次项系数显著为负,说明这些行业的过度集聚抑制了产业的发展,这印证了命题3-2中表述的过度集聚负面效应。但是技术密集型行业集聚二次项系数显著为正,这说明该类行业集聚能够不断促进行业的发展;此外,本文利用各城市层面制造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核心、边缘城市制造业集聚程与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核心城市集聚一次项系数显著为负,而边缘城市集聚一次项系数显著为正,这说明目前核心城市集聚负外部性凸显,而边缘城市正处于集聚推进阶段。研究还发现,各分组集聚二次项系数都显著为负,即过度集聚必然会带来集聚效益的下降;进一步地,以全要素生产率为被解释变量,技术密集型行业空间基尼项回归系数最高。这一实证结果对应了命题3-3,即产业集聚效率存在行业异质性。技术密集型行业集聚伴随的知识溢出,以及更为完善的区域创新网络,是技术密集型行业能够保持蓬勃发展的重要原因。第六章创新性地从要素生产率视角,实证检验产业集聚对劳动、资本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论基本支持命题3-4,即专业化、多样化集聚对产业发展有积极意义。将资本纳入研究视角,既是考虑长三角制造业资本深化的客观现实,也是更全面地考察要素生产率。计量结果显示,专业化集聚显著提高了各行业的劳动生产率,专业化集聚促进了技术密集型行业资本生产率;多样化集聚有利于了技术密集型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多样化集聚抑制了重资产行业资本生产率提升,却有助于了技术密集型行业资本生产率提高。最后,对研究结论进行了总结,并为下一步研究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