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有所养”是每个劳动者在年老时最基本的愿望,该愿望的实现与否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和谐发展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也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应该回避的责任。然而在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的今天,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农村时可以发现,占人口一半以上的广大农民的养老问题仍然被排除在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之外,能够拥有一份国家提供的退休金对于绝大多数的农民而言似乎是一种“奢望”,家庭养老依然是当前中国农村养老的主要方式。家庭养老是与中国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农村经营模式紧密相连的。同时他本身具有的无可替代的天伦之乐的功能也使得农民对家庭养老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农村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农村人口流动速度加快,农村人口老龄化趋势严重、家庭规模缩小,这些变化对家庭养老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家庭养老的功能日益弱化,而农民的养老需要却在日益提高。将农民养老保障问题置于农村改革的中心位置,全面推进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已经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只有在农村建立养老保障制度,社会保障才能发挥“安全网”的作用。通过建立养老保险制度可以实现国民财富的再分配,逐渐消除中国长期以来实现的城乡二元化政策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减少社会的矛盾,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因此,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已经成为稳定农村秩序、发展农村经济、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步骤。中国政府也深刻认识到了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重要性,始终没有停止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步伐。在1992年建立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陷入困境后,依然十分重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有条件的地方要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医疗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再次明确,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以家庭为主,同社区保障、国家救济相结合,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将“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到2020年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重要任务之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2009年9月正式颁布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标志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迎来了新的发展。理论界也对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形成了较多的研究成果。本文的研究主要基于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发表自己一些粗浅的认识和看法。本文内容安排及基本结论如下:第一章前言。本章介绍了论文研究的背景、研究的意义、研究重难点以及研究的创新与不足。对国内外学者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归纳,为论文的继续深入奠定了基础。第二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基础理论及启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是有着强大的理论作支撑的。本章主要从人权理论、社会公平与效率理论、风险管理理论、城乡二元化理论、公共服务均等化、资产建设理论、结构功能理论等理论分析说明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第三章国外农村养老保险的模式分析。世界上166个国家都建立了养老保险制度。这些国家的农村养老保险模式不尽相同,尤其是发展中国和发达国家的模式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都为本国的农民提供了较好的养老保障。本章的主要内容就是分别介绍典型国家的模式,为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提供良好的经验。首先,介绍了发达国家主要是日本、德国、美国的农村养老保险的模式及这些模式给中国带来的启示。其次,介绍了发展中国家实施非缴费养老保险制度的情况,重点介绍了毛里求斯、哥斯达黎加和巴西的经验及共同的特点。第四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运行状况分析。本章是全文的重点内容之一。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首先从国家经济与财政能力、农民缴费能力等方面说明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运行的条件。其次,主要介绍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历程及运行情况。第三,对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带来的维护社会公平、扩大内需、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等方面的作用详细的论述。第五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运行的影响因素分析。诸多因素制约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本章主要通过因素分析法,分析了影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不同因素。这些不同的因素可以分为以政府、集体、农民为内容的主客体因素以及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最后分析了影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路径。第六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取向及政策调整。首先确立了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取向;其次,说明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所遵循的以国情为基本出发点、制度统一性、制度渐进性的原则;第三,着重介绍了目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与调整的保障机制。通过这些保障机制的介绍也说明了目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目前存在的问题及需要不断完善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