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鱼腥草为常用中药,其原植物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Houttuynia cordata Thunb.),是国家卫生部正式确定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之一。自古以来,鱼腥草都是人们喜爱的特色蔬菜之一。多酚类物质广泛存在于植物中,既可影响食物的风味(多酚味酸、涩),同是也与其保健功能密切相关。而多酚中的黄酮类物质更是与抗氧化、抗心血管疾病、抗肿瘤等生物活性密切相关,并且是未来重要的天然染料。四川具有丰富的鱼腥草资源,在野生环境下经长期演变形成了不同的生态类型(居群),对鱼腥草多酚和黄酮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对开发利用鱼腥草资源,选育营养保健价值高、口感好适合作食用的鱼腥草品种具有指导意义。本研究对鱼腥草总酚的提取和测定方法进行了探讨,比较了鱼腥草不同部位以及来源不同的鱼腥草材料叶片总酚和黄酮含量及其各自体外抗氧化活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运用乙醇、甲醇、丙酮和水等4种不同溶剂超声提取鱼腥草叶片,比较不同时间提取物用Folin-Ciocalteu法测得的吸光度值。并以乙醇2h提取液为对象研究不同碳酸钠溶液、Folin-Ciocalteu显色剂加入量、反应温度及时间对提取液吸光度大小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甲醇提取效率最高,其次为乙醇、丙酮和水;理想的提取时间是2h。适宜测定方法为采用0.5 mL提取液,依次加入2.0 mL 20%碳酸钠缓冲液和1.5 mL Folin-Ciocalteu显色剂,蒸馏水定容至50.0mL。在55℃保温1.5 h,测定波长λ=760nm处的吸光度。该方法比较快速、准确和稳定,适合推广。2.选用W01-100和W01-94两份鱼腥草材料,分别测定其叶、花、茎和根等4个不同部位的总酚、黄酮等含量,以及DPPH(1,1-二苯基苦基苯肼)值、抗p胡萝卜素漂白能力和ABTS(2,2’-连氮基-双-(3-乙基苯并二氢噻唑啉-6-磺酸))值等体外抗氧化活性指标。结果发现鱼腥草不同部位总酚含量变幅为1.90-10.26mg gallic acid g-1 dw;黄酮含量变幅为0.751~12.4 mg rutin g-1 dw;DPPH值变幅为84.7~248μM trolox g-1 dw;抗β胡萝卜素漂白能力大小在19.62~88.62%之间;ABTS值范围在78.4~218μM trolox g-1 dw之间。体外抗氧化活性(DPPH值、抗β胡萝卜素漂白能力和ABTS值)与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在各器官中的表现为:花=叶>茎>根。参试的两份材料间各部位总酚及体外抗氧化活性均无显著差异。鉴于鱼腥草不同部位总酚和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差异,建议在使用鱼腥草时分别对不同部位进行生物活性评价。3.16份综合农艺性状好的鱼腥草材料(含1份峨眉蕺菜)的叶片总酚和黄酮含量及体外抗氧化活性存在丰富变异。其总酚含量在7.01~15.0 mg gallic acid g-1 dw间变化;总黄酮含量变异范围为3.56~11.0 mg gallic acid g-1 dw;DPPH值最小为84.7μM trolox g-1 dw,最大为248μM trolox g-1 dw;而ABTS的变幅为78.4~218μM trolox g-1 dw.其中峨眉蕺菜无论总酚、总黄酮含量还是体外抗氧化活性均较低。鱼腥草材料染色体数目与总酚含量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相关不相著,而总酚、黄酮含量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的指标间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以16份材料的总酚和黄酮含量、DPPH以及ABTS值进行聚类分析,按欧氏距离大于70可将16份材料分为两类。其中Ⅰ类包含11份材料(含峨眉蕺菜),其多酚和黄酮含量低,抗氧化能力弱。Ⅱ类包含5份材料,其多酚和黄酮含量高,体外抗氧化能力强。这五份材料分别为W01-52、W01-99、W01-94、W01-98和W0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