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本篇论文通过回顾性分析38例唾液腺腺样囊性癌患者临床病例资料,探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发病特点和预后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经验。方法:回顾我院从2012年1月到2020年6月间38例唾液腺腺样囊性癌患者,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26例。对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治疗方式和预后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本次论文所选患者资料均经由病理证实。结果:38例患者中有男性12例占31.6%(12/3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篇论文通过回顾性分析38例唾液腺腺样囊性癌患者临床病例资料,探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发病特点和预后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经验。方法:回顾我院从2012年1月到2020年6月间38例唾液腺腺样囊性癌患者,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26例。对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治疗方式和预后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本次论文所选患者资料均经由病理证实。结果:38例患者中有男性12例占31.6%(12/38),女性26例占68.4%(26/38),男女比例为6:13,呈现出女性较多,但与术后生存率无明显相关性(p>0.05)。患者中发病年龄最小26岁,最大90岁,中位年龄69岁,但与术后生存率无明显相关性(p>0.05)。病变部位中有14例原发于颌下腺占36.8%(14/38),7例原发于腭腺占18.4%(7/38),12例原发于腮腺占31.6%(12/38),2例原发于舌下腺占5.3%(2/38),1例原发于舌根部占2.6%(1/38),2例原发于唇腺占5.3%(2/38),结果显示病变部位与术后生存率无明显相关性(p>0.05)。24例患者CT表现:软组织密度影,其中1例侵犯周围骨质;11例患者MRI表现:T1WI及T2WI呈不规则信号。所有患者均行原发肿瘤切除术,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病理类型20例筛状型,5例实性型,13例管状型,病理类型与术后生存率无明显相关性(p>0.05)。临床分期按照2010年UICC第七版头颈部肿瘤的TNM分类进行分期I期15例占39.5%(15/38),II期15例占39.5%(15/38),III期6例占15.8%(6/38),IV期2例占5.2%(2/38),其中I期、II期术后生存率较高(p<0.05)。38例患者中,27例患者单纯手术进行治疗,2例患者采用手术+放疗+化疗治疗方式,9例患者使用手术+放疗治疗方式。随访至2021年1月,随访时间8个月-10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83个月。不同治疗方式与术后生存率无明显相关性(p>0.05)。随访到的38例患者中,9例出现复发,5例发生远处转移,32例患者生存,4例患者死于局部复发,2例患者死于远处转移。局部是否复发及是否发生远处转移与术后生存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唾液腺腺样囊性癌好发于中老年群体,女性比男性易发,患者性别,发病部位,治疗方式,病理类型,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与术后生存率无关,年龄和临床分期与术后生存率相关。病理类型为实性型,术后出现复发或远处转移是影响腺样囊性癌预后的高危因素,可明显减少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综合治疗方式是保护因素,可延长患者术后生存时间。
其他文献
目的:头颈部鳞癌是一种异质性疾病,放射治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但由于放射治疗反应差异性大,亟需探索有效生物标记物以筛选优势人群,给予有效治疗选择。方法:我们的研究纳入了TCGA数据库中所有具有完整生存信息和放疗信息的患者(N=392),首先根据患者的RSI和免疫评分将患者分为RS、RR组和IMMUNE、NO IMMUNE组,分别验证两种分类方式对于放疗患者获益的预测情况。之后将患者分成4亚组,探究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Finite Elements Analysis,FEA)和威布尔分析法(Weibull Analysis)探究一种附带窝沟固位形(Pit and Groove Retention Form,PGRF)的贴面对修复严重磨耗的下颌第一磨牙的应力分布和失效概率的生物力学影响。探究增设窝沟固位形的合理性及最佳的固位形设计,为磨耗的下颌第一磨牙贴面修复提供可行性方案
目的: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对肿瘤细胞的射线损伤和药物应激具有保护作用。我们前期研究已经证明,EGFR通过PERK激活ERS信号,在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阴性的人口咽癌中具有放射抗拒作用。然而,IRE1与放射敏感性的关系尚未完全阐明,本研究旨在探索IRE1诱导放射抗
目的:成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AB)作为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牙源性肿瘤之一,虽然生长缓慢,但其生长易侵袭术后易复发等特点使其一直为学者研究的重点及难点,现阶段对与AB的治疗方法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这种治疗方式降低术后复发率的同时会造成颌面部的缺损,因此亟待效果更显著,副作用更小的治疗方法。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 ligand 1,PD-L
目的:腮腺多形性腺瘤与沃辛瘤的术前鉴别对于治疗决策至关重要。在本研究中,我们开发并验证了基于MRI的影像组学模型对腮腺多形性腺瘤与沃辛瘤进行鉴别。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42例经组织病理证实的腮腺多形性腺瘤(131例)与沃辛瘤(1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MRI平扫图像,将所有病例以7:3随机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对MRI图像中肿瘤进行分割后,分别从T1WI和T2WI FS图像中提取1130个影像组学特
目的:通过比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牙周状况,肺功能状况及血清中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探究AECOPD和牙周炎的内在联
目的:通过患儿术后不同时段外观进行主客观评价,探讨应用Fisher法与Mohler法修复单侧不完全唇裂的术后效果,为单侧不完全唇裂外科修复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7.01-2019.06在深圳市儿童医院口腔科因单侧不完全唇裂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行回顾性研究,共有55例患儿被纳入研究,25例患儿接受改良Mohler术式修复唇裂,30例患儿接受Fisher术式修复唇裂。分别对两组患儿术后外
目的:探究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multi-space infection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region,MSI)继发下行性坏死性纵膈炎(descending necrotizing mediastinitis,DNM)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9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诊治的80例MS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继发DNM
目的: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口腔癌。尽管治疗方法不断改进,但死亡率并未明显降低,而且术后转移率和复发率仍然很高。因此,有必要在分子水平上阐明其发病机理,并探索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生物标志物,以便及时发现和精确诊断口腔鳞状细胞癌。环状RNA是具有表达广泛,保守性高和稳定性高等特点的一类非编码RNA。CircRNA被认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