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近几十年城市化建设的高速发展,住区建筑经过了一段大量开发的时期,1980-1990年代的住宅建筑成为既有住区建筑的主体,由于住宅建设标准更新、住宅品质下降、居民居住要求提高等多种原因,既有住区建筑品质与使用要求难以匹配。近年来,我国从国家层面推动既有住区建筑改造,在政策、技术、标准编制等方面均取得了进步,但面对量大面广的既有住区建筑存量,仍然缺乏科学体系及长远规划,存在对决策多方影响因素讨论不足,对改造对象基础信息掌握不全,改造方法较为单一等问题,因此采用更加有计划性和针对性的改造方法,及更加科学和灵活的改造手段尤为重要。
本文基于上述背景,面向既有住区建筑围护体系功能品质提升问题,结合调查分析,梳理各阶段改造需求及影响因素。首先讨论影响建筑品质提升决策的因素,分为建筑自身和外部因素:通过调研讨论建筑自身性能品质,对北方地区尤其是大连地区既有住区建筑围护体系进行调研,通过大量实态调研、图纸调研和居民自发改造调研,归纳各年代既有住区建筑围护体系的现状品质及典型做法;同时讨论影响改造决策的因素,通过分析改造实践案例、改造项目规划、各地政策文件,了解各项目的规划设计和资金筹措方式;通过梳理规范演变、改造技术和历史文化,总结规范指标、技术难度及文化需求。根据以上分析和总结,判断各因素推动或阻碍改造决策的方式,分析改造决策与各方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为最终划分改造阶段提供依据。
然后,收集国内外改造案例,借鉴典型及特色改造方法,按照项目重点分为节能及绿色化、安全性能、美观修缮、平面功能、可达性提升等多方面性能改造,将改造策略按照改造重点依次归类,形成围护体系改造策略库,并且尝试分析其推行的主要动因及实施难度的来源,从而为阶段性提升策略提供明确且具体的改造方式。
最后,结合上述建筑自身品质需求及决策实施的多方影响因素讨论结果,对既有住区改造工作划分为基础提升、优化提升、特殊提升三个阶段。在此基础上结合策略库,为既有住区建筑围护体系各改造阶段对应具体合理的改造方式方法。最后选取大连市典型住宅样本,依据提升阶段匹配相应策略。
研究涉及的既有住区建筑围护体系典型特征总结工作,为补充既有住区建筑基础信息提供参考;通过多方影响因素考量改造决策,为规划改造方案提供更客观全面的思考维度;为改造工作划分阶段,有利于完善科学改造体系的建构。希望通过本次研究,能够为今后的既有住区建筑围护体系改造工作拓展思路。
本文基于上述背景,面向既有住区建筑围护体系功能品质提升问题,结合调查分析,梳理各阶段改造需求及影响因素。首先讨论影响建筑品质提升决策的因素,分为建筑自身和外部因素:通过调研讨论建筑自身性能品质,对北方地区尤其是大连地区既有住区建筑围护体系进行调研,通过大量实态调研、图纸调研和居民自发改造调研,归纳各年代既有住区建筑围护体系的现状品质及典型做法;同时讨论影响改造决策的因素,通过分析改造实践案例、改造项目规划、各地政策文件,了解各项目的规划设计和资金筹措方式;通过梳理规范演变、改造技术和历史文化,总结规范指标、技术难度及文化需求。根据以上分析和总结,判断各因素推动或阻碍改造决策的方式,分析改造决策与各方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为最终划分改造阶段提供依据。
然后,收集国内外改造案例,借鉴典型及特色改造方法,按照项目重点分为节能及绿色化、安全性能、美观修缮、平面功能、可达性提升等多方面性能改造,将改造策略按照改造重点依次归类,形成围护体系改造策略库,并且尝试分析其推行的主要动因及实施难度的来源,从而为阶段性提升策略提供明确且具体的改造方式。
最后,结合上述建筑自身品质需求及决策实施的多方影响因素讨论结果,对既有住区改造工作划分为基础提升、优化提升、特殊提升三个阶段。在此基础上结合策略库,为既有住区建筑围护体系各改造阶段对应具体合理的改造方式方法。最后选取大连市典型住宅样本,依据提升阶段匹配相应策略。
研究涉及的既有住区建筑围护体系典型特征总结工作,为补充既有住区建筑基础信息提供参考;通过多方影响因素考量改造决策,为规划改造方案提供更客观全面的思考维度;为改造工作划分阶段,有利于完善科学改造体系的建构。希望通过本次研究,能够为今后的既有住区建筑围护体系改造工作拓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