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文献记载、考古发掘及田野考察中可以发现,丹砂、水银在中国古代矿冶、医药、建筑、服饰、炼丹乃至宗教和民俗里都曾扮演过重要角色,甚至在发掘出土的许多墓葬中,其墓壁、彩绘、棺椁、器物、祭品甚至尸骸的底部,也都发现有大量基于宗教信仰而使用的红色朱砂涂层、朱砂绘画、朱砂染色的器物甚至朱砂块粒。而水银则是丹砂经抽炼后得到的产物,故古人就把对丹砂的信仰嫁接到了水银:丹砂能使灵魂不死,那水银当然也一样能使灵魂不灭。于是乎,在古人的眼里,水银也就升格成了仙药,具备了像丹砂一样使人成仙不死的功能。对于这样的仙药,古代的帝王当然是趋之若鹜的。典型者如秦始皇,其陵墓中就“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这些模仿江河大海所用的水银,其数量的巨大就可想而知了,而所有的这些水银又几乎是从丹砂中抽炼出来的。这充分显示,起码在秦代,工匠们抽炼水银的技术与规模就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秦始皇陵墓封土堆中汞含量的异常就证实了之一点。而当道教在汉代产生后,道士们便将抽砂炼汞的技术用于烧炼长生不死的金丹大药,这又进一步推进了古代抽砂炼汞技术的演变和发展。论文通过对文献、考古及田野资料的梳理,对丹砂、尤其是水银抽炼技术演变的历史脉络做了较详尽的阐述,得到了一些有启发意义的结论:1、山顶洞人对红色矿物的信仰,是后世炼丹术普遍采用丹砂等红色矿物炼丹的观念源头。古人将长生、轮回、永生寄托在红色丹砂上,因此古代丹药基本成分都是红色丹砂及水银。2、司马迁《史记》记载的秦始皇陵墓中使用的大量水银,据初步考证,水银很可能来自古代巴国“寡妇清”所处涪陵,今之贵州务川,开阳及铜仁一带。3、《道藏》等文献所记载的古代抽砂炼汞技术,至今仍在广西南丹、贵州务川、开阳和铜仁等地保留着基本的原貌。4、通过与文献记载的水银抽炼装置与田野考察中的装置的对比,我们初步复原了明代广西壮族土司采用的抽砂炼汞装置。由于时间仓促,许多重要的古代汞矿开采点来不及考察,所以抽砂炼汞技术演变的诸多技术细节,还来不及做详细地梳理研究;虽然在南丹丹炉山复制了抽砂炼汞的装置,但由于采购丹砂的费用比较贵,我们买不起丹砂,以致空有装置而未能实际烧炼操作,很是遗憾。对于贵州务川这个点的抽砂炼汞技术研究,由于时间关系,没有亲临现场调查,但由于导师两年前去过贵州务川、铜仁、万山等地考察,所以大部分材料由导师提供及讲述。对于这些不足,希望将来有机会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