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否定是最常见的语言现象这一。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对目的语中的否定表达的理解与运用不当常常造成交际失误或中断。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否定存在着很大差异。本文作者阅读了关于英汉否定对比研究的大量文献,引用了其中的一些例句,并采访了许多中国人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主要是教师和学生),了解他们在一些具体场合对英汉否定的运用情况。本文旨在采用比较法从语用角度对英汉否定进行探讨,以期将英汉否定的对比研究推向深入,并对外语教学起指导及参考作用,促进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的相互交流。 本文首先对英汉否定的形式进行了对比研究。英汉否定在形式上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本文侧重于对英汉否定在词层面和句子层面上的差异的分析以及英汉否定语用情景的差异的分析。英语中的否定词、否定词缀及否定句型相对繁多,而汉语中的否定词及否定句型相对单一。汉语中几乎没有专门的否定词缀。此外,英汉否定的语用情景也有不相一致的地方。英语中用肯定的时候汉语中可能用否定,而英语中明确说“不”的时候汉语中却又用肯定表达。 在对英汉否定的形式及语用情景进行了详细对比之后,论文作者探讨了英汉否定与文化的关系。英汉否定的形式和使用上的差异主要源于各自的文化背景。文化差异导致了英汉民族不同的价值观念及思维模式。英国文化属典型的海滨商业文化,中国文化属内陆农耕文化。由于各自文化的影响,英语是以抽象的字母组成的文字,说英语的人抽象思维能力强,汉字则是以实物为基础的象形、表意文字,说汉语的人喜具体形象的思维;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这种差异体现于英汉否定的表达形式上就是:英语否定在词层面与句子层面上都比汉语否定的形式繁多、复杂,更具变化,易引起说汉语的人感到难懂,产生歧义。由于文化视角上的差异,英汉语在回答一个否定命题时迥然不同。英国文化属典型的海滨商业文化,生活在此种文化氛围里的人崇尚个人主义及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说英语的人自信,说话时直截了当,用否定形式表达否⑧石万士学位论文MASTER’5 THES!S定观点。中国文化属内陆农耕文化,因此人们信奉集体主义,追求和睦相处,重视礼节,讲求“中庸”之道,说话时拐弯抹角,在拒绝别人的时候常常不直接说“不”,有时既使认同别人的观点却又不由自主地连声说“不”,中国人们常用带有“自贬”意味的否定方式来表达自谦。此外,由于地理环境引起的文化差异,说英语的人倾向于平等待人,说汉语的人倾向于以自我为中心。体现在诸如具有公益广告性质的标识语及替示语中,前者常用柔缓、肯定的语气,后者常用生硬、否定的语气。 在探讨了英汉否定的文化渊源之后,作者接着对英汉否定的语义表征进行了对比分析。作者主要对英汉否定在转移否定、含蓄否定、含蓄肯定、双重否定、重复否定、延续否定以及由表达“任何”这一概念的词充当主语的句子的语义表征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 本文还主要选用西方语言哲学家格耐斯(Griee)的会话合作原则、利奇 (Leech)的礼貌原则及顾曰国的汉语礼貌理论对在几种典型的场合(如接受礼物、接受称赞、发言、拒绝邀请等)中英汉否定的语用价值进行了探讨。对比分析了说英语的人与说汉语的人言语交际的语用原则。说英语的人往往遵守合作原则中的质量准则和礼貌原则中的赞誉及一致准则而采用肯定的方式;说汉语的人往往遵从礼貌原则或顾曰国提出的汉语礼貌理论中的谦虚及自贬原则而采用否定的表达方式。在拒绝他人的请求时,说英语的人常遵守合作原则直接用否定回答,而说汉语的人却以肯定的回答,含蓄婉转地拒绝对方,其目的是为表示礼貌。根据布朗和列文森的面子理论,在有些场合,说英语的人的肯定回答保留了听话人的正面子,而说汉语的人的否定回答则是一种威胁听话人正面子的行为。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合作原则及面子理论不足以解释中国 人的言语行为。 通过对英汉否定的语用对比分析,作者发现,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在利 用英汉否定进行表达时的交际失误体现在语法错误和语用失误两个方面,特别 是在语用失误方面。因此,作者建议,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外语教师应有意识 地对英汉否定的形式,特别是对那些意形不一的,英汉结构表征不同的否定的 形式进行对比,并应强调英汉否定各自不同的语用价值,注意唤起学生的跨文 化语用意识;学习者除了要努力学好英汉否定的词汇、语法知识外,还应培养⑧硕士学位论文MASTER’5 THES!S跨文化语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