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一次皮肤缝合器与普通丝线两种缝合材料于肝脏手术皮肤缝合中的优劣,为术中选择合适的缝合方法提供指导。方法我们选取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肝脏手术患者106例,随机分为普通丝线缝合组(n=51)或一次性皮肤缝合器组(n=55)。比较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疼痛程度、术后住院时间以及1个月后瘢痕增生等情况。结果在肝脏手术中,一次性皮肤缝合器组出现切口并发症9例,约占16.4%,其中切口脂肪液化8例,约占14.6%,切口裂开1例,约占1.8%,切口感染0例,假性愈合0例。传统普通丝线缝合组出现切口并发症14例,约占27.5%,其中切口脂肪液化8例,约占15.7%,切口感染2例,约占3.9%;切口裂开2例,约占3.9%;假性愈合2例,约占3.9%。两组患者切口并发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5)。一次性皮肤缝合器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4.1天,普通丝线缝合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4.3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9);一次性皮肤缝合器组术后使用镇痛药平均3.2次,普通丝线缝合组术后使用镇痛药平均2.1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1);一次性皮肤缝合器组术后1个月切口瘢痕增生有13例,约占23.6%,普通丝线缝合组术后1个月切口瘢痕增生有17例,约占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9)。对皮下脂肪厚度进行分层,在皮下脂肪较薄的患者中,皮下缝合组出现切口脂肪液化0例,皮下负压吸引出现切口脂肪液化1例,约占10%,两组患者切口脂肪液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在皮下脂肪厚度中等的患者中,皮下缝合组出现切口脂肪液化6例,约占27.3%,皮下负压吸引出现脂肪液化1例,约占4.3%,两组患者切口脂肪液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在皮下脂肪较厚的患者中,皮下缝合组出现切口脂肪液化1例,约占8.3%,皮下负压吸引组出现切口脂肪液化7例,约占29.2%,两组患者切口脂肪液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4)。在肝癌手术中,一次性皮肤缝合器51例患者出现切口并发症8例,均为切口脂肪液化,占约15.7%;传统丝线缝合组42例患者出现切口并发症14例,约占33.3%,其中切口脂肪液化8例,约占19%,切口感染2例,约占4.8%,切口裂开2例,约占4.8%,切口假性愈合2例,约占4.8%。两组患者的切口并发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一次性皮肤缝合器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3.9天,普通丝线缝合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5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5);一次性皮肤缝合器组术后使用镇痛药平均3.1次,普通丝线缝合组术后使用镇痛药平均2.3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一次性皮肤缝合器组术后1个月切口瘢痕增生10例,约占19.6%,普通丝线缝合组术后1个月切口瘢痕增生17例,约占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结论在肝脏手术中,一次性皮肤缝合器与普通丝线两种皮肤缝合材料没有明显的优劣。皮下脂肪厚度中等的患者中,皮下负压吸引较皮下缝合发生脂肪液化的风险更低;在皮下脂肪较薄及较厚的患者中,皮下负压吸引与皮下缝合出现脂肪液化的风险无明显优劣。在肝癌手术中,一次性皮肤缝合器较传统的普通丝线发生切口并发症的风险更低,更具美观性,是一种安全高效的缝合材料,可以在肝癌手术中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