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喻研究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获得来自不同领域无数学者的关注。从最初关注语言的外在形式,将隐喻视为用于修饰语言的变异形式,到如今思考语言和人类思维的内部特征,将隐喻视为人脑中固有的思维方式,跨越了时间和空间,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大脑的认识也逐渐加深,对于思维和行为的关系也有了更多了解;对语言的研究便逐渐进入多学科研究阶段,将认知科学、神经科学、哲学等学科应用于对语言的研究。隐喻是人类的思维方式,在理解新事物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概念隐喻理论是当代隐喻研究的主流理论,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隐喻理论。该理论由乔治雷考夫和马克约翰逊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提出。该书认为人类的概念系统本质上是隐喻的,隐喻决定人类如何认知世界,做出何种行为;而语言是我们了解人类概念系统的窗口,语言的隐喻用法揭示概念系统的运作方式。隐喻无处不在,它不仅仅在于文学作品中以及其他各类学科中得到广泛应用,也普遍存在于日常语言中。概念隐喻大体分为三类:结构隐喻、方位隐喻(空间隐喻)及本体隐喻。本文重点关注方位隐喻中的上/下隐喻。原因为:空间概念是人类最熟知的概念,在生命初始就通过自己的身体能够感知,先于对其他事物的认识的概念;而上/下隐喻则是空间隐喻中与人联系最紧密的隐喻概念,人们通过上/下隐喻来表达情绪的好坏,身体健康与否,社会地位的高低,所处状态等概念。经济语篇中存在大量复杂、抽象的经济概念,为了便于理解,经济语篇富含各类隐喻表达。雷考夫等认为人类多数最基本的概念都可以用空间隐喻来解释;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雷考夫等人列举了大量上/下隐喻表达事例来阐述空间隐喻。经济具有不断浮动变化的特点,经济领域中如价格、税率、收入、各种指数、通货膨胀或紧缩、经济危机、市场等基本概念也处于时时变化的状态,这使得上/下空间概念在经济语篇中得到广泛应用。经济语篇中多数基本理念都采用隐喻手段来表达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概念意义。经济学常见概念大致分为八类:1一般术语,例如经济、经济学家、经济稳定、经济衰退等;2资金,例如固定资产、支票、现金等;3信贷,例如贷款、债权人、债务人、利率等;4生产,例如产量、供给、商品等;5耗费,例如成本、开支、生产费用等;6利润,例如收入、受益、增值等;7税,例如税率、免税等;8经济与贸易组织,例如国际商会、欧洲自由贸易区等。这些经济概念在日常社会经济生活中是时刻变化的,而其中多数经济理念都是抽象的,难以理解的。上/下隐喻使这些抽象的概念更加易于理解,利用上/下方位概念来使抽象的经济概念例如一般经济概念、数量关系、地位、水平等更加贴近人们日常生活熟悉的概念。本文从概念隐喻理论的视角对经济语篇中上/下隐喻的应用进行探索与分析,希望能够了解广泛应用上/下隐喻来表达的各类经济概念,以及对他们是如何通过上/下空间关系表达进行分析。本文从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CA)中选取经济金融货币等相关的词条中搜索上/下空间概念关键词,并从中选取一定量事例用于语料分析。本文主要应用定性分析法进行研究分析,首先对研究背景、研究思路、重点难点进行简介;对隐喻发展历史上具有影响力的理论进行阐述;本文主要的理论基础是概念隐喻理论,因此在理论框架部分对概念隐喻理论的相关基础概念和观点给予详细阐释;本文主体部分把从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CA)中选取的例句大致分为三类:数量关系、总体经济形势和状态、社会地位;从每个类别下选取不同小类的例句进行分析。数量关系包括:价格、价值、收入、支出、税率、利率、保险、奖金等;总体经济形势和状态指社会经济发展总体态势,经济危机好转或恶化、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市场等;社会地位指财富占有比例、扮演什么样的社会角色、在经济活动中所起作用等。本文探索上/下隐喻的工作机制并用于对经济语篇中各种经济概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对认识经济语篇中的上/下隐喻有所帮助,也为进一步理解上/下隐喻的空间概念提供有力语言材料。经过认真研究与分析笔者认为经济语篇中常常将上/下空间隐喻作为认知工具来表达的经济理念大致分为三类:一、一般经济概念,例如:经济平衡、经济波动、经济衰退、经济稳定、增长、经济趋势、经济形势、购买力、短缺、停滞、萧条、不景气等概念;二、数量关系,常见经济概念中多数均和数量有密切关系,例如资金,固定资产、支票、现金等;信贷,贷款、债权人、债务人、利率等;生产,产量、供给、商品等;耗费,成本、开支、生产费用等;利润,收入、受益、增值等;税,税率、免税等;三社会地位、生活水平等概念。通过将人们熟悉的上/下方位概念、上/下方位的特征和运动轨迹映射到这些抽象的经济概念上,使它们的状态和变化有了具体的可感知的形态。经济语篇中常将抽象的经济理念表达为具有上/下方向特征的概念,将抽象的经济概念的动态变化表达为向上或者向下运动,将它们的静态状态表达为处于上方或者下方某一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