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频率在二语习得理论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但是国内的相关研究相当匮乏。本研究旨在揭示输出频率和输入频率对初中生双宾语动词习得的影响。研究者采用微变化研究法,文献分析法和访谈法,基于使用的语言习得观和频次效应,高频次的观察学习者在双宾语动词习得中的差异性,揭示输入频次和输出频次对双宾语动词习得的不同影响,验证Ellis(2002)提出的“频次是语言习得的决定因素”假说,并尝试找出双宾语动词习得的最佳输入系数和最佳输出系数。研究对象为两名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受试者动机较强,愿意配合完成实验。实验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前测、词汇输入阶段、词汇输出阶段、后测阶段、数据整理和分析阶段。首先,受试者首先根据Paribakht&Wesche(1997)制定的词汇熟悉程度五级量表(Vocabulary Knowledge Scale,简称VSK)标注对目标词的熟悉程度。前测的目的是检测目标词是否为新词。词汇输入阶段中包含6次词汇输入。受试甲、乙接受不同的输入频次。测试者讲解目标词的意义和用法,并辅以案例说明。每次输入前受试者都要根据VSK五级量表标注对目标词的掌握程度,因此来分析受试者词汇习得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词汇输出阶段为听写训练。受试甲、乙接受不同的输出频次。研究者以VSK等级量表作为参考,制定了词汇输出五级量表,并根据一到五级量化分值1至5分。后测在一个月以后,受试者完成翻译测试。翻译测试和输入输出阶段的内容紧密相关,考察受试者对目标词的掌握情况,了解受试者的长时记忆。后测包含8个句子,5个涉及目标词的使用,3个干扰项,只针对目标词计分,共计25分。数据整理和分析阶段阶段主要检测数据真实性。比如在词汇输入阶段,受试标注对目标词的掌握等级为四级,即我知道目标词的意义,但实际上没能写出正确的释义,则按照第三级,我见过目标词,应该知道词义,给3分。研究结果显示,英语词汇教学必须以词汇输入为基础,输出词汇为驱动,从而缩短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差距。输入频次对词汇习得有积极的影响。输出频次对词汇习得的影响呈现不稳定状态。从输入开始到输入完成,受试者词汇测试的分数逐渐提高。到第四次输入时,学习者已经获得满分,随后的测试都保持满分,这证明输入的量达到饱和状态,受试者已经习得目标词汇。实验数据同时也验证了Ellis(2002)提出的“频率是语言习得的决定因素”假说:频率对词汇习得有正面影响,频次效应是词汇教学的重要因素和手段。输出频率则为学习者提供练习的机会,巩固所学知识。虽然输出频率的增加对词汇有巩固的作用,但只输出不输入,会影响词汇的长时记忆。针对本实验可以得出:一天输入两次,时间间隔半天,辅以每天一次的输出巩固,最有利于词汇的习得。学习者从最初接触新词到掌握目标词汇,最少要输入四次,同时辅以三次输出巩固。不过考虑到个体变化的差异性,学习者在第三次输入的时候可以接近输入饱和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