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了推进城镇化的主要任务。其中之一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会议指出,走中国特色、科学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核心是以人为本,关键是提升质量。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在现实的城镇化过程中,城市社区、农村社区以及“村改居”转型社区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村改居”转型社区中,城市公共服务供给能力落后于户籍变化,城市配套设施建设、文化建设、管理服务水平提升未能与户籍的变化及人口集中度同步。城市社区中,伴随着社会阶层分化的居民间隔化走势,社区社会资本减少。农村社区中,广大的农村地域社区公共生活的日益衰败、村庄社区的集体行动能力在弱化、社区成员的凝聚力在减弱、乡村社区对成员的吸引力在不断下降。这些存在的问题都与社区的公共生活相关,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带着疑惑,笔者将“社区公共生活”这一概念具体化为四个维度:1、社区公共政治生活2、社区公共文化生活3、社区公共经济生活4、社区居民的社会交往。在此基础上,笔者对处于城镇化过程的云南省昆明呈贡区的郎家营社区进行了细致的考察。该社区的与社区公共生活相关的地理生活空间、公共资源、居民工作方式、传统文化记忆等在失地迁居过程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外部因素和与之相适应的内部变化塑造着社区新的公共生活。郎家营社区的公共政治生活是围绕着失地迁居前后的资源与利益展开的,可观的社区集体资源使得社区居民对社区的公共政治生活抱着一定的关注,但社区之外工作的展开又使得更多的居民将这种关注停留在有限的层面。文化站推动着辖区多个社区的“公共”文化活动。当今文化参与形式的多样,市民化工作方式的转变也影响着社区公共文化生活。政府主导的外部资源的注入塑造了社区新的公共文化生活,但这种公共文化生活对社区来说更是一种少部分群体的活动,距离社区意义上的“公共”含义很远。郎家营社区公共经济生活随着社区居民职业的变动、土地的征用、市场化的影响不断消解,融入到一个更为广阔的时空范围内。“村改居”过程中失地、迁居造成的生活空间和工作空间的改变深刻影响了社区居民的交往方式,社区内代际交往产生了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