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以后,主要发达国家开始实行浮动汇率制,汇率波动频繁,汇率对价格水平的影响日益成为理论部门和实践部门关注的焦点。1994年我国进行汇率制度改革,实行以市场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国内学者开始大量关注汇率对价格水平的影响,由于浮动不足,对出口影响不明显,这期间关注的焦点是汇率对进口价格的影响和汇率对国内物价水平的影响。2005年完善汇率制度改革以来,特别是2006年银行间外汇市场做市商制度正式实行以来,人民币汇率呈现震荡升值状态,汇率对出口价格的影响研究逐渐增多。近年来,人民币不断升值使得汇率波动与中国出口企业价格调控能力之间的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在2009年全球经济低迷的环境中,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却同时面临着人民币震荡升值、世界市场需求减少和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带来的出口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从汇率对出口商品价格的影响入手,着重分析中国企业的出口定价能力和出口商品结构,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以不完全竞争理论和因市定价理论为依据,在自行编制中国月度出口商品价格指数的基础上,选择出口商品价格和人民币汇率为主要研究样本,结合出口商品边际成本、市场需求、竞争者价格水平因素,在假定市场具有不完全竞争性、出口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和出口企业商品供给弹性无穷大的基础上,建立模型解释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中国月度出口商品价格的影响,并通过因素检验寻找立足于中国现实背景的汇率影响方程,讨论了提高中国出口企业定价权和改善出口商品结构的方法,为相关实践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本文的主要内容通过以下三个部分逐层展开:第一部分,汇率对出口价格影响的理论分析。以描述汇率对价格水平影响的“汇率传递”的定义为出发点,从一价定律和购买力平价理论给出的汇率与价格的简单基本关系入手,梳理了国内外汇率对出口价格影响的理论发展及演变过程,以及影响汇率对出口价格的传递系数的因素,尤其是市场的不完全竞争性和出口企业的因市定价行为两大因素,较好的解释了汇率对出口价格影响系数的变动状况,建立了本文研究的理论框架。第二部分,样本指数的编制。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自2005年1月开始公布中国月度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为研究需要和保证指数的连贯性,使用海关总署《海关统计》当月出口主要商品量值表中254-279种(每年公布种类不同)商品类别的出口量和出口总金额数据,采用与海关总署相同的计算方法——单位价值指数法,以保证数据有效性为商品类别筛选原则——剔除数量和/或金额缺失的类别、四舍五入后有效性较低的数量小于10个单位的类别以及重复性类别,自行编制2000年1月至今中国月度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为实证检验提供了连续的样本基础。第三部分,人民币汇率对中国月度出口商品价格的影响的实证分析和结论。对2000年1月至2010年6月中国月度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发达经济体工业生产指数、世界出口商品单位价值进行单位根检验,对通过检验的平稳性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以避免多重共线性,并结合异方差检验和自相关检验,在保证分析有效性的基础上剔除对中国出口价格影响不显著的成本和需求因素,最终得到立足于中国现实背景的汇率影响方程,得出影响中国月度出口商品价格的主要因素是人民币汇率和竞争者价格水平的结论,影响程度分别约为86.6%和47.9%。说明中国出口企业是在参考世界同类商品外国竞争者价格水平,并充分考虑汇率变动幅度的基础上进行商品定价。出口商品结构分析及实证研究结论表明,中国出口额较大的商品仍以食品、原材料及加工品为主,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所占比重很小,中国商品较多以价格优势占据市场,导致出口企业为保证市场占有率无法吸收由于人民币升值带来的价格变动影响,定价能力很低。因此,政府在引领和帮助出口企业进行产能调整、产业升级的同时,应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开发具有自主产权的特色商品,以商品优势开辟和占据国际市场。并指出,针对世界范围内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上涨以及经济危机后需求下降和世界市场对中国商品趋于饱和的现象,出口企业在未来的生产运营中还应注重之前较少关注的成本及需求因素,综合降低汇率变动对出口企业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