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越冬是中国林蛙全人工养殖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它一直制约着中国林蛙全人工养殖业的发展。目前,中国林蛙全人工养殖的越冬技术在国内还基本处在起步阶段,在这方面仅仅是在理论上进行了简单的探讨,并没有进行深入的实地研究。同时,每年,由于越冬技术不过关,养殖户都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还影响整个养殖计划的进行。因此,目前,中国林蛙全人工养殖越冬技术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2003年10月,在资料总结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在铁力林蛙养殖推进办公室的基地,分别采取4种不同越冬模式进行越冬,即:室内旱越冬、室外地窖旱越冬、室外水越冬和室内水越冬。每种越冬模式选取3个基地,共12个基地。对每个基地的越冬情况进行全程跟踪。对越冬各项指标进行监测。结果发现:在室内水越冬模式条件下,林蛙深眠时间与自然条件下最接近,为170d左右;林蛙重量降低率最小,为5%左右;林蛙成活率最高,为90%以上。 2004年8月,根据2003年确定的最优越冬模式—室内水越冬模式,建造部分越冬指标基本可控的越冬池。在2004、2005年,对林蛙越冬的影响因素,即林蛙越冬密度、环境因素及水质因素进行监测,研究结果如下:越冬入池时间因地而异,当室外气温降到0℃左右,室内越冬池水温在5~6℃左右时,将林蛙从圈内池水中取出,移入越冬池内;林蛙捕捉方式为向圈内多功能池注水并使其循环,当林蛙入水后,再从圈内池水中捞出,运送至越冬池;入蛰初期,水深控制在5~10cm,要求越冬池内的大石块河卵石能突出水面以上,作为林蛙过渡的平台,随着气温的降低,越冬池水位逐渐加深;当林蛙完全进入深冬眠后,加水至50~60cm;林蛙越冬密度为1500只/m~2左右;林蛙水越冬最佳水温为1℃左右;低于6mg/L时,林蛙开始出现死亡,水越冬最佳溶解氧为6~8mg/L:越冬池内的最佳水流速为0.04—0.08m~3/min;PH最佳值为7左右;含铁量不超过0.2~0.3mg/L:碳酸钙的含量在150mg/L以上;二氧化碳含量不超过50mg/L;林蛙越冬需要较暗的散射光线,较强的直射光线,影响林蛙越冬:在深冬眠期,封闭四周窗户,避免太阳光照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