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观察2450MHz双源冷循环微波天线在相同植入深度下消融新鲜离体猪肝,所形成的消融灶形态、范围与两微波天线距离、功率及消融时间组合的关系,分析比较各消融指标随时间、功率及两者组合的动态变化规律。2.寻找两天线在相同植入深度及固定间距下,所形成最佳凝固形态、范围(即形成最大椭球体,而中心不出现凹陷)所需的最小功率与最短时间组合,从而为临床上治疗较大肿瘤,实现一次性完全覆盖提供有效方法。材料和方法分次采购30个新鲜离体猪肝,选用2450MHz微波天线进行试验,试验时均选择避开大血管,厚度大于4cm的新鲜肝组织为消融单位,固定两天线植入深度为5.0cm,间隔分别设置为2.5cm、3.0cm,微波消融功率分别为50W、60W、70W,消融时间分别为2min、4min、6min、8min、10min、12min,由此按不同时间、功率、间距依次组合,共形成时间/功率/间距36个实验单位,每个实验单位重复3次。肉眼观察所有凝固灶的形态;H-E染色后观察各消融区域的病理变化;测量凝固灶的横径、纵径大小并计算横/纵比和凝固体积,分析所有消融数据随时间、功率及两者组合变化的规律,探索两微波天线在相同间距下,形成最大凝固范围所需的最小功率与最短时间组合。结果1.肉眼观察:所有凝固灶形态近似于椭球形或球形,均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清楚,由内向外剖开消融灶,可看到分界清楚的四个区域:消融碳化区、凝固坏死区、移行区、正常肝组织区。2.H-E染色后镜下观察:所形成的各消融区域内细胞坏死程度明显不一,越接近消融中心,细胞坏死越彻底,各消融区域肉眼观察结果与其组织病理学表现有很好的对应性。3.双源微波消融形成的凝固灶形态与设置的消融功率、时间以及两消融天线间距均有关。在相同微波间距、相同消融功率情况下,设置消融时间依次为2min、4min、6min、8min、10min、12min,发现凝固灶形态与消融时间有关(P<0.0001),随着消融时间延长,所形成的两椭球体之间空白区(即消融未累及的正常肝组织区域)越来越小,逐渐融合为移行带,再次延长消融时间,两椭球体之间移行带逐渐变为高温凝固带,消融时间为2min-4min时,凝固灶体积(V)、横径(TD)及纵径(LD)增长幅度最快,4min后增长幅度逐渐变慢,10min后增长幅度曲线逐渐变平缓,横纵比(TD/LD)在时间为10min后逐渐趋向于1.0;在相同微波间距、相同消融时间情况下,设置消融功率分别为50W、60W、70W,发现凝固灶形态与消融功率有关(P<0.0001),功率越大,凝固灶体积(V)、横径(TD)及纵径(LD)越大,但随着功率的增加,各消融指标增长幅度逐渐变慢,横纵比(TD/LD)在功率为60W时,接近于1.0。4.当消融功率为60W,消融时间为12min时,所得的消融灶形态最佳,消融体积最大。结论1.当两消融天线间距及功率固定时,持续的时间越长,凝固灶横径、纵径及所获得的凝固灶体积越大,但随着时间的延长,三个指标增长幅度越来越慢,消融时间达到10min时,增长幅度曲线逐渐变平缓。2.当两天线间距及消融时间固定时,功率越大,凝固灶体积、横径、纵径越大,但随着功率的增加,各指标增长速度越来越慢。3.60W、12min时,所获得的消融灶形态最佳,消融体积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