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铝带坯连铸技术作为冶金及材料研究领域内的一项前沿技术,目前在工业化应用方面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薄带的质量较差和质量不稳定。其中,薄带的凝固组织对薄带的质量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但目前国内外还不能定量阐明工艺因素变化对薄带凝固组织的影响。由于双辊薄带连铸过程中工艺参数间的匹配较复杂,如果采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工艺因素变化对薄带凝固组织的影响,则难度高、工作量大。而采用数值模拟的办法,则可以大幅度减少工作量。此外,双辊薄带的凝固组织结构(晶区的几何特征)以及不同晶区内晶粒的几何特征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薄带的工艺性能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铝带坯连铸技术作为冶金及材料研究领域内的一项前沿技术,目前在工业化应用方面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薄带的质量较差和质量不稳定。其中,薄带的凝固组织对薄带的质量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但目前国内外还不能定量阐明工艺因素变化对薄带凝固组织的影响。由于双辊薄带连铸过程中工艺参数间的匹配较复杂,如果采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工艺因素变化对薄带凝固组织的影响,则难度高、工作量大。而采用数值模拟的办法,则可以大幅度减少工作量。此外,双辊薄带的凝固组织结构(晶区的几何特征)以及不同晶区内晶粒的几何特征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薄带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因此,对双辊薄带凝固组织的数值模拟和薄带凝固组织中各晶区的分布特征、晶区内晶粒几何特征的尺寸表征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本文在总结铸轧技术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连续铸轧特点,利用有限差分法研究了成型界面的传热机理、多重藕合机制下的系统传热规律以及高梯度温变成型界面的传热特点;并对在纯扩散条件下建立的反映快速凝固过程中枝晶尖端生长的动力学模型(KGT模型)进行修正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异质形核模型和柱状晶等轴晶竞争生长机制,首次建立了双辊薄带凝固过程的宏观传热传质和微观形核生长相统一的综合数学模型。可用此模型分析研究工艺因素对铝带坯凝固组织的影响。
其他文献
体外疾病组织建模不仅是临床前研究模型的重要补充,也是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之一。3D培养技术的发展使体外构建活体组织器官成为可能,让疾病研究不再受限于传统模型,推动了疾病病理学、细胞生物学以及精准医疗等多领域的共同发展。本研究利用3D培养技术制备3D体外疾病组织研究模型,包括肿瘤组织和脂肪组织。体外肿瘤组织的构建以3D打印的聚己内酯支架为基础,通过细胞的体外条件培养活化普通基质细胞,使基质细
背景与目的:
DNA携带有调控细胞活动所必需的遗传信息,DNA损伤将导致基因发生突变,进而可能引起肿瘤发生。因此,为了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细胞在遭受DNA损伤后需要及时进行修复。CBLL1是一个E3连接酶,由491个氨基酸组成,其结构主要包含一个RING结构域和一个锌指结构域。目前已知CBLL1与细胞连接、细胞增殖、m6A修饰以及肿瘤转移等生物学过程有关,但其在DNA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尚不清楚。同时也有研究表明CBLL1会调控肿瘤的发生发展。CBLL1会与METTL3-METTL14等蛋白形成
二维材料由于其优异的电子、光学、热力学等特点受到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并已在生物医学、载药及肿瘤医治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当前研究的二维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化学气相沉积法、湿热合成法、机械剥离法以及液相剥离法等,其中液相剥离是最适合大规模制备并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的方法。但是其仍然存在许多挑战,例如单层片材的产率仍然很低,使用的有机溶剂也是有毒有害的,阻碍下一步的材料研究和应用。因此,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新的剥离辅助剂,促进单层纳米片在水溶液中的有效剥离并寻求好的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另外,能够实现对二维材
细胞膜在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能量转换、信号传递等多种生理活动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研究细胞膜表面结构与性质对探索细胞膜表面生命活动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研究者主要采用脂质体模型对细胞膜结构和性质进行研究,但是这种膜模型不具备天然细胞膜的结构和性质。该论文中,我们采用从活细胞中提取的细胞膜囊泡(GMVs)作为细胞膜的研究模型,研究不同盐离子浓度对膜通透性的影响,并在膜表面构建DNA纳米
水稻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全国约2/3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土壤中的镉通过生物迁移,被水稻植株吸收,在籽粒中积累,最终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鉴定筛选镉低积累水稻种质资源,探究水稻分蘖末期至成熟期镉在植株不同器官中的分布特征,对培育镉低积累水稻新品种,利用栽培技术控制水稻镉积累,提高稻米质量安全水平、保障稻米消费者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以9311为镉高积累对照,湘晚籼12号为相邻镉低积累对照,经2014-2017年田间鉴定筛选出的15份镉低积累水稻资源为参试材料,
细胞的癌变往往伴随着代谢方式的改变,肿瘤细胞的高速增殖需细胞不断从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产生大量能量来维持细胞的增殖活力。在这个过程中,肿瘤细胞的糖酵解能力得以增强,并发挥促癌作用。然而关于肿瘤细胞中有氧糖酵解增强的原因尚未得到完全解答。因此,探索肿瘤细胞糖代谢的调控机制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核受体6亚家族成员1(nuclear receptor subfamily 6 group member1,NR6A1)是一个生殖核因子,其功能涉及多种生物调节作用。目前关于NR6A1的研究大多是根据其作为转录抑制子发挥
脑卒中为一种神经性疾病,是三大致死疾病之一,其中缺血性脑卒中约占脑卒中80%,但引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分子机制仍然不是很清楚。神经递质在生物体多种生理活动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很多脑疾病也与神经递质相关。秀丽隐杆线虫具有操作简单,与人类有很多同源基因的优势,常被用来作为研究多种生命活动的模式生物。本实验用自制的缺氧饥饿(Anoxia starvation,AS)装置处理秀丽隐杆线虫后再恢复正常培养环境,来模拟脑缺血再灌注,探究神经递质在缺氧饥饿调控中的作用机制。
本课题通过反向遗传学筛选,对一些神经
结直肠癌是一种具有较高死亡率的恶性肿瘤。慢性炎症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相关作用机制的解析及靶向药物的开发对于炎症相关结直肠癌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肠道胶质细胞分泌的S100B蛋白可能是促进结直肠癌进展的关键炎症因子。前期研究发现,S100B结合并聚集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激活下游核因子NF-?B信号通路。然而,该信号通路在结直肠癌进展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文探究S10
石墨烯与磷烯以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生物检测,肿瘤治疗,药物载体等方面具有优秀的应用潜力。为了实现生物医学上对于石墨烯/磷烯的进一步应用,理解它们与生物分子/水之间的相互作用就显得尤其重要。本文首先从已经具备成熟力场的水-石墨烯系统出发,借助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其在双点缺陷石墨烯表面的扩散。继而探讨力场不成熟的水-磷烯系统,通过对力场的改进,研发出符合实际应用中水-磷烯系统的新力场。最后分析了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因其具有优异的材料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结构中。对于复合材料结构,在其生命周期内,即制造、服役及维修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外部的低能量冲击。低能量冲击可能产生不可见损伤,不可见损伤导致结构承载能力下降,会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冲击发生后能准确及时确定冲击源的位置,为进一步的检查提供依据,这是结构健康技术需要实现的目标之一。针对低能量冲击定位问题,本文分别从时域、频域和能量衰减三个角度对该问题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1)针对碳纤维增强层合板(Carbon Fiber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