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绵城市作为我国生态文明与防灾减灾在城市建设中的运用,受到政府和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2015年起,我国先后设立两批30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海绵城市建设被写入我国“十三五规划”当中,是改善城市水生态、提高用水安全、降低雨洪灾害、增大雨水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由于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正外部效应突出、建设资金需求巨大、可经营性不足等方面的原因,导致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融资困难重重。特别是对于项目建设成本高、建造难度大、项目经营属弱的山地类型的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来说,其项目融资问题较平原地区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更加突出。现阶段我国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主要采用政府投资和PPP的融资模式,融资模式较为单一,加之社会资本对海绵城市项目投资热情不足,从而使得山地海绵城市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存在问题。为了实现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稳步推进,减轻政府财政压力以及实现山地海绵城市项目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应构建更加多元化的融资模式以应对融资的困难和不可持续问题,实现山地海绵城市建设资金的多重保障,确保山地海绵城市建设能够一直推动下去。首先,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对现阶段国内外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融资理论及情况进行总结整理。并对山地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融资相关理论进行了阐述,其中包括:山地海绵城市建设理论、项目融资理论、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理论、公共产品理论、项目区分理论及双边匹配等理论。于此同时,阐述了山地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融资存在的问题。并对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进行界定,为后文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通过建立双边匹配决策理论模型,对山地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融资模式的选择进行双边匹配评价。其中,通过文献研究法进行因素指标识别,帕累托法则进行初步筛选,专家咨询法进行因素指标筛选,调查问卷法和主成分分析发进行指标权重的确定,建立双边互评矩阵并利用多目标决策确定融资模式。通过融资模式的选择,为多元化融资模式构建奠定评价基础。第三,在对我国现阶段融资模式研究和国家政策情况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基于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八种多元化融资模式,其中包括:“PPP融资模式”、“PPP+政策性经融”、“PPP+基金模式”、“PPP+债券模式”、“PPP+ABS”、“PFI模式”、“PPP+土地转移支付”、“PPP+RCP模式”,并对融资模式的特征及适用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第四,通过对重庆“悦来新城”海绵城市试点项目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现阶段融资模式较为合理,但是模式略显单一,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提出在运用“PPP+政策性金融模式”的基础上增加“资源补偿RCP模式”和“土地转移支付”两种模式,于此同时,PPP+基金、PPP+债券、PPP+资产证券化等模式在政策与市场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也可进行尝试的建议。最后,对山地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多元化融资的运用提出:促进多元化激励政策设计与实施,拓宽新建项目经营属性,形成合理的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捆绑打包方式,完善海绵城市建设融资相关法律法规等建议,并提出了山地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多元化融资模式的建议清单和捆绑打包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