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iojet机械吸栓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用于不同病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近期疗效的比较研究

来源 :广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ldk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不规范、及时地治疗易并发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post-thromboticsyndrome,PTS),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随着腔内介入诊疗技术及相应医疗器械的飞速发展,与以往相比,下肢DVT的治疗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术(percutaneousmechanicthrombectomy,PMT)是血栓清除效率较高、较常用的方式,根据其工作原理可分为旋转涡轮式、流体动力式、超声消融式,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系统为流体动力式装置中的典型代表,其通常与导管接触性溶栓(catheter-directedthrombolysis,CDT)联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然而目前对于PMT的使用时间窗尚存在争议,我们通过回顾性分析PMT联合CDT治疗不同病程DVT患者的治疗结果,探讨不同病程DVT患者使用PMT联合CDT后的疗效差异,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治疗的46例中央型、混合型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程分为三组:≤3d组(25例);3~14d组(15例);>14d组(6例)。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患健侧周径差、患肢消肿率、静脉通畅度评分、血栓清除率、血栓溶解等级、溶栓时间、尿激酶用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三组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或K-W秩和检验,组间比较采用LSD检验;对三组的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通过计算率表示。
  结果:
  术前≤3d组、3~14d组、>14d组的患健侧大腿周径差分别为(4.65±2.38)cm、(5.63±3.08)cm、(4.94±2.56)cm,三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34,P=0.441);术后≤3d组、3~14d组、>14d组的患健侧大腿周径差分别为(1.71±0.96)cm、(2.90±1.80)cm、(3.50±2.00)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900,P=0.007)。术前≤3d组、3~14d组、>14d组的患健侧小腿周径差分别为(2.72±1.45)cm、(3.70±2.58)cm、(2.85±1.00)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42,P=0.272);术后≤3d组、3~14d组、>14d组的患健侧小腿周径差分别为(0.98±0.71)cm、(2.03±1.91)cm、(2.36±0.98)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6.091,P=0.012)。术后≤3d组、3~14d组、>14d组的患健侧大腿消肿率分别为(63.08±10.48)%、(49.13±10.56)%、(23.50±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010,P<0.001);术后≤3d组、3~14d组、>14d组的患健侧小腿消肿率分别为(67.64±17.76)%、(49.53±14.29)%、(18.83±5.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656,P<0.001)。术后≤3d组、3~14d组、>14d组的静脉通畅度评分分别为(1.96±1.17)、(2.93±1.03)、(6.33±2.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073,P<0.001)。术后≤3d组、3~14d组、>14d组的静脉血栓清除率分别为(78.84±11.89)、(67.13±13.71)、(41.50±15.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843,P<0.001)。术后≤3d组患者Ⅱ级以上血栓溶解等级为100%,3~14d组为86.7%,>14d组为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538,P<0.001)。≤3d组、3~14d组、>14d组治疗期间的尿激酶总用量分别为(164.00±77.94)万U、(165.33±102.39)万U、(166.67±116.39)万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6.073,P=0.998)。≤3d组、3~14d组、>14d组的尿激酶溶栓时间分别为(3.6±1.63)d、(3.47±2.13)d、(3.17±2.32)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31,P=0.998)。≤3d组、3~14d组、>14d组的住院时间分别为(10.08±2.47)d、(12.73±3.24)d、(14.17±3.7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380,P=0.001)。三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4.0%、40.0%、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6.236,P=0.444)。
  结论:
  1、Angiojet机械吸栓联合CDT对于清除下肢中央型或混合型DVT的效果显著,但常需要结合PTA、静脉支架植入作为补充治疗。
  2、对于病程不超过3d的患者使用PMT联合CDT治疗可以获得更好的消肿效果、能更快速地缓解临床症状,同时可以更高效迅速地清除静脉内血栓、恢复静脉血流,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3、对于病程在3~14d的患者使用PMT联合CDT治疗仍能够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4、对于病程超过14d的患者使用PMT联合CDT治疗治疗效果不佳。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支架植入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并比较非血栓性、急性或亚急性血栓性及慢性血栓性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术后的支架通畅率差异,同时分析支架内闭塞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支架植入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提供更多临床依据。  方法:  单中心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8年11月我中心支架植入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学分析支架植入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技术成功率、围手
期刊
研究背景与目的:  胆石症是指胆囊结石或胆管结石,是肝胆外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而随着中国人群生活及饮食习惯的改变,胆石症的发生率正逐渐升高。目前我国胆石症的发生率7%~10%。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石症存在创伤大、恢复慢、住院时间长、并发症多等缺点。随着腹腔镜及内镜的技术发展与成熟,微创治疗逐渐成为胆石症治疗的主要方式,其中主要包括有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十二指肠乳头切开(EST)与腹腔镜
目的:  通过回归性分析我院91例大肝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探讨影响大肝癌切除术后早期复发和生存的危险因素,为改善大肝癌术后复发和生存提供理论依据,及早对术后高危人群采取干预措施。  方法:  本文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肝胆胰外科行肝细胞癌根治切除患者的病例资料,经过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最后确定91例患者入选本次研究。采用门诊、住院和电话随访方式对患者疾病情
学位
期刊
期刊
研究背景和目的: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致死原因之一。虽然近些年来,针对乳腺癌的治疗手段日趋丰富,但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仍居高不下。乳腺癌的发病因素目前尚不清楚,多项研究表明其与雌激素增多、家族性遗传、月经状态、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等有关,尤其是高脂高热量饮食导致的肥胖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通常肥胖会伴有血脂紊乱的现象,因此许多学者对血脂与乳腺癌
学位
背景及目的:  在全球范围内,前列腺癌是男性第二大常见癌症和第五大癌症死因。我国初诊的前列腺癌患者大部分已属于晚期,总体预后比欧美国家的患者差。Gleason评分系统是常用的前列腺癌病理分级系统,在评估前列腺癌预后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PSA已被证实与前列腺癌预后存在关联,动态监测PSA水平能更加准确地评估前列腺癌预后。本研究通过分析新Gleason评分系统和PSA与前列腺癌预后的相关性,探讨新
学位
目的:  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chemotherapy,NCT)作为浸润性乳腺癌的综合治疗手段之一,其在局部肿瘤降期、提高保乳手术成功率,转化不宜手术患者适应手术指征,预测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等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研究表明,乙酰辅酶A合成酶2(Acetyl-CoAsynthetase2,ACSS2)高表达的浸润性乳腺癌病理分期更高,预后更差,本研究拟探讨分析ACSS2基因在浸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vertebralcompressionfracture,OVCF)后再骨折的相关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于我院骨科行椎体成形术(PV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