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不规范、及时地治疗易并发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post-thromboticsyndrome,PTS),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随着腔内介入诊疗技术及相应医疗器械的飞速发展,与以往相比,下肢DVT的治疗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术(percutaneousmechanicthrombectomy,PMT)是血栓清除效率较高、较常用的方式,根据其工作原理可分为旋转涡轮式、流体动力式、超声消融式,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系统为流体动力式装置中的典型代表,其通常与导管接触性溶栓(catheter-directedthrombolysis,CDT)联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然而目前对于PMT的使用时间窗尚存在争议,我们通过回顾性分析PMT联合CDT治疗不同病程DVT患者的治疗结果,探讨不同病程DVT患者使用PMT联合CDT后的疗效差异,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治疗的46例中央型、混合型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程分为三组:≤3d组(25例);3~14d组(15例);>14d组(6例)。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患健侧周径差、患肢消肿率、静脉通畅度评分、血栓清除率、血栓溶解等级、溶栓时间、尿激酶用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三组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或K-W秩和检验,组间比较采用LSD检验;对三组的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通过计算率表示。
结果:
术前≤3d组、3~14d组、>14d组的患健侧大腿周径差分别为(4.65±2.38)cm、(5.63±3.08)cm、(4.94±2.56)cm,三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34,P=0.441);术后≤3d组、3~14d组、>14d组的患健侧大腿周径差分别为(1.71±0.96)cm、(2.90±1.80)cm、(3.50±2.00)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900,P=0.007)。术前≤3d组、3~14d组、>14d组的患健侧小腿周径差分别为(2.72±1.45)cm、(3.70±2.58)cm、(2.85±1.00)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42,P=0.272);术后≤3d组、3~14d组、>14d组的患健侧小腿周径差分别为(0.98±0.71)cm、(2.03±1.91)cm、(2.36±0.98)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6.091,P=0.012)。术后≤3d组、3~14d组、>14d组的患健侧大腿消肿率分别为(63.08±10.48)%、(49.13±10.56)%、(23.50±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010,P<0.001);术后≤3d组、3~14d组、>14d组的患健侧小腿消肿率分别为(67.64±17.76)%、(49.53±14.29)%、(18.83±5.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656,P<0.001)。术后≤3d组、3~14d组、>14d组的静脉通畅度评分分别为(1.96±1.17)、(2.93±1.03)、(6.33±2.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073,P<0.001)。术后≤3d组、3~14d组、>14d组的静脉血栓清除率分别为(78.84±11.89)、(67.13±13.71)、(41.50±15.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843,P<0.001)。术后≤3d组患者Ⅱ级以上血栓溶解等级为100%,3~14d组为86.7%,>14d组为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538,P<0.001)。≤3d组、3~14d组、>14d组治疗期间的尿激酶总用量分别为(164.00±77.94)万U、(165.33±102.39)万U、(166.67±116.39)万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6.073,P=0.998)。≤3d组、3~14d组、>14d组的尿激酶溶栓时间分别为(3.6±1.63)d、(3.47±2.13)d、(3.17±2.32)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31,P=0.998)。≤3d组、3~14d组、>14d组的住院时间分别为(10.08±2.47)d、(12.73±3.24)d、(14.17±3.7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380,P=0.001)。三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4.0%、40.0%、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6.236,P=0.444)。
结论:
1、Angiojet机械吸栓联合CDT对于清除下肢中央型或混合型DVT的效果显著,但常需要结合PTA、静脉支架植入作为补充治疗。
2、对于病程不超过3d的患者使用PMT联合CDT治疗可以获得更好的消肿效果、能更快速地缓解临床症状,同时可以更高效迅速地清除静脉内血栓、恢复静脉血流,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3、对于病程在3~14d的患者使用PMT联合CDT治疗仍能够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4、对于病程超过14d的患者使用PMT联合CDT治疗治疗效果不佳。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不规范、及时地治疗易并发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post-thromboticsyndrome,PTS),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随着腔内介入诊疗技术及相应医疗器械的飞速发展,与以往相比,下肢DVT的治疗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术(percutaneousmechanicthrombectomy,PMT)是血栓清除效率较高、较常用的方式,根据其工作原理可分为旋转涡轮式、流体动力式、超声消融式,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系统为流体动力式装置中的典型代表,其通常与导管接触性溶栓(catheter-directedthrombolysis,CDT)联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然而目前对于PMT的使用时间窗尚存在争议,我们通过回顾性分析PMT联合CDT治疗不同病程DVT患者的治疗结果,探讨不同病程DVT患者使用PMT联合CDT后的疗效差异,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治疗的46例中央型、混合型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程分为三组:≤3d组(25例);3~14d组(15例);>14d组(6例)。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患健侧周径差、患肢消肿率、静脉通畅度评分、血栓清除率、血栓溶解等级、溶栓时间、尿激酶用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三组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或K-W秩和检验,组间比较采用LSD检验;对三组的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通过计算率表示。
结果:
术前≤3d组、3~14d组、>14d组的患健侧大腿周径差分别为(4.65±2.38)cm、(5.63±3.08)cm、(4.94±2.56)cm,三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34,P=0.441);术后≤3d组、3~14d组、>14d组的患健侧大腿周径差分别为(1.71±0.96)cm、(2.90±1.80)cm、(3.50±2.00)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900,P=0.007)。术前≤3d组、3~14d组、>14d组的患健侧小腿周径差分别为(2.72±1.45)cm、(3.70±2.58)cm、(2.85±1.00)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42,P=0.272);术后≤3d组、3~14d组、>14d组的患健侧小腿周径差分别为(0.98±0.71)cm、(2.03±1.91)cm、(2.36±0.98)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6.091,P=0.012)。术后≤3d组、3~14d组、>14d组的患健侧大腿消肿率分别为(63.08±10.48)%、(49.13±10.56)%、(23.50±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010,P<0.001);术后≤3d组、3~14d组、>14d组的患健侧小腿消肿率分别为(67.64±17.76)%、(49.53±14.29)%、(18.83±5.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656,P<0.001)。术后≤3d组、3~14d组、>14d组的静脉通畅度评分分别为(1.96±1.17)、(2.93±1.03)、(6.33±2.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073,P<0.001)。术后≤3d组、3~14d组、>14d组的静脉血栓清除率分别为(78.84±11.89)、(67.13±13.71)、(41.50±15.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843,P<0.001)。术后≤3d组患者Ⅱ级以上血栓溶解等级为100%,3~14d组为86.7%,>14d组为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538,P<0.001)。≤3d组、3~14d组、>14d组治疗期间的尿激酶总用量分别为(164.00±77.94)万U、(165.33±102.39)万U、(166.67±116.39)万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6.073,P=0.998)。≤3d组、3~14d组、>14d组的尿激酶溶栓时间分别为(3.6±1.63)d、(3.47±2.13)d、(3.17±2.32)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31,P=0.998)。≤3d组、3~14d组、>14d组的住院时间分别为(10.08±2.47)d、(12.73±3.24)d、(14.17±3.7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380,P=0.001)。三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4.0%、40.0%、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6.236,P=0.444)。
结论:
1、Angiojet机械吸栓联合CDT对于清除下肢中央型或混合型DVT的效果显著,但常需要结合PTA、静脉支架植入作为补充治疗。
2、对于病程不超过3d的患者使用PMT联合CDT治疗可以获得更好的消肿效果、能更快速地缓解临床症状,同时可以更高效迅速地清除静脉内血栓、恢复静脉血流,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3、对于病程在3~14d的患者使用PMT联合CDT治疗仍能够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4、对于病程超过14d的患者使用PMT联合CDT治疗治疗效果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