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摇蚊是水生态系统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密度和生物量最大的淡水底栖动物类群之一,扮演着重要的生态作用,是水环境生物监测的优良指示物种,其羽化之后留下的蛹蜕,是研究摇蚊群落群落结构的新兴途径。通过摇蚊蛹蜕技术研究摇蚊群落组成和种类多样性的变化,可以发现环境因素的改变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推测和预知水生态状况的发展趋势,对河流和湖泊的水源保护有很好的警示意义。为摸清摇蚊蛹蜕结构与水体健康的响应关系,本研究于2014年6月-2015年5月,在流溪河流域全流域(从化段)11样点进行了全年蛹蜕研究,分析了物种羽化规律,群落结构以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运用香农威纳指数(H’)和摇蚊生物指数(Chiro-BI)对流溪河流域(从化)流域各样点的水体健康进行了粗略评估。主要结论为:1.物种组成:共发现摇蚊科4亚科61属96种,其中寡角摇蚊亚科(Diamesinae)2属2种;长足摇蚊亚科(Tanypodinae)9属11种;直突摇蚊亚科(Orthocladiinae)24属40种;摇蚊亚科(Chironominae)27属43种。其中Chironomini 17属21种(Polypedium未鉴定到种级水平),Tanytarsini族10属22种。Chironominae和Orthocladiinae是流溪河包含种类最丰富的类群。2.群落特征:从季节上来看,2014年11月-次年5月(枯水期)物种数目普遍高于6月份-10月份(丰水期),优势种多集中在直突摇蚊亚科(Orthocladiinae);从样点分布上来看,人为干扰适中的S5样点物种数目最高,物种数目的从高到低依次为:中游,源头,下游。摇蚊群落多样性结果表明,河流中段多样性最高,其次是下游,上游多样性反而最低;枯水期各月份多样性指数较为均匀,各月差异不显著;丰水期波动较大,差异显著。3.羽化规律:从羽化总量来看,流溪河摇蚊羽化出现两个高峰期,分别出现在春季夏初和秋季。羽化模式与羽化总量相关,呈现单峰、双峰或全年均羽化模式,其中Chironominae亚科和Orthocladiinae亚科的羽化模式最丰富,Diamesmiae亚科多出现在寒冷的月份,Tanypodinae亚科全年各种的羽化量均较少,集中在深秋(9月-11月)和早春(2月-4月)时节。4.水体健康评价:在流溪河流域,利用物种出现频率,并结合理化指标,通过加权、正态化和去噪初步建立摇蚊生物指数(Chiro-BI)分级标准,并与传统香农威纳指数比对,进行流溪河水体健康评价。结果表明,流溪河摇蚊生物指数范围在6.00-8.36之间,各样点介于最清洁和中污染之间。上游水质较好(S1水质最清洁,S5样点水质轻污染);中游各样点水质并不乐观,中上游河段水质中度污染的水平(S2,S3,S6,S7),中下游河段水质污染较轻(S4,S8)。下游各点水质呈现中度污染的水平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