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是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害虫,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对我国乃至世界十字花科蔬菜的产量和品质造成很大的影响。小菜蛾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农药的大量使用,加上小菜蛾自身繁殖系数高等特点,导致小菜蛾抗药性迅猛发展,使田间防治小菜蛾工作更加困难。陕西省也有大面积的十字花科蔬菜种植,但小菜蛾的抗性情况并不明确,本文选取了陕西省3个重要蔬菜产区进行抗性监测,明确了3个地区小菜蛾田间种群对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丁醚脲、啶虫隆、溴虫腈、茚虫威、多杀菌素、Bt毒素Cry1Ac和氯虫苯甲酰胺等9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现状,并初步对陕西省小菜蛾产生抗性的生理生化机制进行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在室内采用生物测定法和区分剂量法测定了 2012-2013年间陕西省杨凌、宝鸡和渭南3个地区小菜蛾田间种群对9种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3个地区的小菜蛾田间种群对大部分药剂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宝鸡、渭南和杨凌种群都对高效氯氰菊酯产生了高-极高水平抗性,对阿维菌素产生了中等-高水平抗性,对溴虫腈和啶虫隆产生了低-中等水平抗性,对茚虫威、多杀菌素和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水平相对较低,处于敏感-低水平抗性。对丁醚脲和Bt毒素的抗性各地差异较大,对丁醚脲的抗性,杨凌种群处于低-中等水平抗性,渭南种群处于中等水平抗性,宝鸡种群处于敏感性下降;对Bt毒素的抗性,宝鸡种群处于中等水平抗性,杨凌和渭南种群处于敏感性下降-低水平抗性。3个地区应停止使用已产生高水平抗性的高效氯氰菊酯和阿维菌素,减少已产生中等水平抗性的药剂的使用次数,处于低水平抗性的杀虫剂可作为防治小菜蛾的主要药剂。在杀虫剂使用的过程中注意药剂的轮换使用,以延缓小菜蛾抗性的进一步发展。测定了增效剂PBO(多功能氧化酶抑制剂)、TPP(羧酸酯酶抑制剂)和DEM(谷胱甘肽-S-转移酶抑制剂)对室内相对敏感品系和宝鸡地区田间抗性品系的增效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小菜蛾相对敏感品系,三种增效剂对阿维菌素均无增效作用,在抗性品系中,(PBO+阿维菌素)和(TPP+阿维菌素)处理组小菜蛾死亡率比阿维菌素处理组分别增加了50%和12.5%。对于室内相对敏感品系,TPP和DEM对高效氯氰菊酯没有增效作用,而在田间抗性品系中,(TPP+高效氯氰菊酯)和(DEM+高效氯氰菊酯)处理组的小菜蛾死亡率比高效氯氰菊酯处理组分别增加了52.5%和15%;对于小菜蛾相对敏感和田间抗性品系,PBO对高效氯氰菊酯均表现出显著的增效作用,但是PBO在抗性品系中的增效效果要显著高于相对敏感品系。酶活性分析表明,与相对敏感品系相比,田间抗性品系多功能氧化酶(MFO)和羧酸酯酶(CarE)活力显著提高,分别是敏感品系的2.31和3.39倍,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总酶活性在两种品系之间差异不显著。结合增效与酶活结果表明,多功能氧化酶和羧酸酯酶介导的对阿维菌素代谢活性增强,和多功能氧化酶、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介导的对高效氯氰菊酯代谢活性增强,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宝鸡田间小菜蛾种群对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两种杀虫剂抗性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