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子痫前期患者(湿热瘀结证)脐带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的表达;探讨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患者的血清对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增殖和ICAM-1表达的影响;观察不同浓度黄芩苷(baicalin,BAI)对血清诱导后细胞增殖的影响,进而选择最佳药物浓度;观察药物对HUVECs细胞上I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黄芩苷对PE湿热瘀结证防治作用的靶点及可能机制,规范药物最佳有效浓度,为黄芩苷的进一步临床广泛应用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第一部分临床观察中选取湿热瘀结证子痫前期PE患者50例及正常妊娠孕妇(Normal pregnancy,NP)50例。子痫前期的西医临床诊断标准参考《妇产科学》(第七版)。中医辨证分型诊断标准参照文献。无菌采血后分离出血清,56℃30min灭活补体,分装后-20℃保存备用。适宜的分娩方式下收集脐带-80℃保存。随机选取PE和NP组中的各20段脐带,SABC法测定血管内皮上细胞ICAM-1表达。第二部分实验研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简称HUVECs),理论上可无限次的传代培养,易于实验操作。含10%子痫前期血清DMEM培养基诱导HUVECs 48h建立PE患者体内内皮细胞损伤模型。正常孕妇的血清48h的HUVECs作为阴性对照。分子痫前期模型a组,正常b组(阴性对照组),黄芩苷治疗c组(PE模型+黄芩苷),共3大组。收获a组和b组融合成单层呈铺路石状HUVECs,调整细胞密度,分别接种到96孔板中,待细胞贴壁后,弃旧培养液,加入含或不含黄芩苷的培养基,黄芩苷按高低浓度梯度加入对应的孔中,复5个平行孔,做好标记。培养箱中孵育24h进行cck-8实验。进行三次实验,分别调整细胞浓度为2×104细胞/孔,1×104细胞/孔,5×103细胞/孔,每次实验重复三次。收获a组,b组融合成单层呈铺路石状的HUVECs,根据摸索结果,调整最佳细胞密度接种到96孔板中,方法同上,根据细胞增殖实验结果,调整黄芩苷不同浓度后加入对应的孔中进行孵育,操作同上。传代细胞贴壁后,建立子痫前期模型a组和正常妊娠b组,进行标记;设立药物治疗c组:PE模型造好换含有效浓度的黄芩苷培养液,干预24h。收集a、b、c三组细胞,RT-PCR、蛋白印迹法方法检测内皮细胞中ICAM-1表达,记录数据进行比较。结果(1)临床脐带标本的血管内皮细胞中ICAM-1阳性表达于子痫前期模型(PE)组,呈棕褐色胞浆着色。免疫组化平均光密度值示PE组(51.42±4.46)显著高于正常妊娠(NP)组(14.68±2.73),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PE内皮损伤模型组内皮细胞增殖活性(OD值1.49±0.08)较NP组(1.18±0.07)有明显的增加,p<0.01;黄芩苷抑制PE组内皮细胞的增殖,有统计学意义(p<0.05)。(3)PE模型组内皮细胞ICAM-1m RNA(倍增值4.68±0.20)表达明显高于NP组(1.16±0.19),p<0.01;黄芩苷(60μg/ml)干预后显著抑制了PE组ICAM-1 m RNA的表达(1.51±0.07),p<0.01,与NP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PE组ICAM-1蛋白(0.64±0.05)表达显著高于NP组(0.37±0.05),p<0.01;黄芩苷(60μg/ml)干预后明显降低了PE组ICAM-1蛋白的表达(0.41±0.01),P<0.01,但是与NP组相比,药物干预后ICAM-1蛋白的表达变化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临床观察中湿热瘀结证型子痫前期患者脐带内皮细胞ICAM-1出现阳性表达。(2)体外实验中湿热瘀结证子痫前期患者血清促进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失衡性增殖;黄芩苷抑制PE血清诱导内皮细胞的失衡性增殖以及表面粘附分子ICAM-1的过表达;黄芩苷在有效浓度为60μg/ml时,内皮细胞的增殖得到有效抑制,同时细胞增殖活性与正常组最为接近。黄芩苷对子痫前期(湿热瘀结证)的防治有一定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病理环境下血管内皮细胞的失衡性增殖,抑制细胞表面粘附分子的过表达从而维持内皮细胞的增殖与凋亡平衡,降低血管内皮的粘附,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来实现的。(3)基础实验研究中内皮细胞接种到96孔板中,细胞密度为1×104细胞/孔,cck-8试剂加入4h时的吸光度OD值处在最适宜观察范围,为今后的进一步实验研究提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