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求上颌骨肿瘤及肿瘤样变CT表现特征与预后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初诊并行CT检查及病理学证实的上颌骨肿瘤及肿瘤样变病例共332例,按病理类型分为良性组(145例)及恶性组(187例)。分别对其进行临床资料及CT影像学资料的获取及研究,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根据临床资料统计检验发现,良性组较恶性组发病年龄早(34.19±19.64岁/46.39±18.79岁),起病时间长(739.65±1252.94天/327.93±1058.78天),而性别在良恶性组中无统计学差异。(2)良恶性组病理类型共计42种,良性肿瘤中最多见为成釉细胞瘤,恶性肿瘤中最多见为骨肉瘤。(3)影像学数据显示良性组较恶性组平均肿瘤最大直径小(3.43±1.44cm/4.26±1.66cm),密度均匀者更多(33.3%/9.2%),周围组织受累者更少(32.9%/89.2%)。而骨质破坏在良恶性组中无统计学差异。(4)恶性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3186天,良性组全部存活。恶性组不同病种间的生存曲线及术后是否复发对生存曲线的影响具有统计学差异,而术后是否进行继续治疗及是否进行复诊对于生存曲线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起病年龄晚、发病时间短提示病灶恶性。颌骨肿瘤临床表现良恶性组间有差异,而同组病种之间的临床表现并无明显特异性。(2)影像学上病灶最大径大、病灶密度不均匀以及病灶累及周围组织提示病灶恶性。病灶密度均匀与否以及是否在形态学上表现出累及周围组织的特征虽可以作为判断肿瘤良恶性的参考,却不能进一步反映恶性肿瘤的恶性程度。CT值增加值及肿瘤最大径共同影响生存率,但并不是主要影响因素。(3)颌骨肿瘤种类繁多,且其影像学表现多有相似之处,仅依靠影像学确诊不易,因此影像科医生应结合临床病史、流行病学、病灶部位、与牙的关系等信息对病灶进行简洁的鉴别诊断,以期给临床及病理科医生正确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