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积”视角下的考古遗址保护与城市更新策略探研——以洛阳市洛北片区为例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azumi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已发掘的重要考古遗址保护名单中,有不少古代都城遗址与现代城市范围叠合,遗址被现代建筑占压在地表之下,不断的城市更新进程让这些遗址被发现,它们的保护便成为这些历史城市建设中十分重要的问题。以往的考古遗址保护及展示所关注的内容限于遗址本体或与城市形态特征的统一,但忽略了多层次的背景环境与考古遗址融合的问题。在当前国家提倡“城市设计”、“城市双修”的大背景下,历史城市建设更应该注重城市环境的整体性,考古遗址的保护也应当考虑保护其背景环境的完整性,实现城市更新与遗址保护双赢的局面。  本论文将研究范围限定于城市中的考古遗址,首先详细阐释了“考古遗址”与“城市”的概念,并对国内外的相关法律法规与研究成果做了简要归纳。其次分析了城市考古遗址保护存在的矛盾与困扰,与当下城市研究的热点“城市更新”理论,建立起考古遗址与城市更新之间的联系。  随后,从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历程出发研究,到城市历史景观,引出“层积”理论视角,建立起一个新的城市认知体系。将城市扩展为以时间维度为主的历史维度、当代维度,和以空间维度为主的自然维度、人工维度,形成一个整体的、动态的城市空间体系。  以“层积”视角为指导,第四章首先探讨了普遍意义下城市中考古遗址应遵守的保护原则,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层面出发,并结合案例进行扩展解读。然后构建起综合评估体系,作为后续洛阳考古遗址保护和城市更新策略探讨的指导方法。  第五章,首先对洛阳考古遗址的特征与城市发展导向做了整体解读;然后对城市时间和空间的“层积”要素进行分层解读;以上述原则为指导思想,综合评估体系为研究方法,对城市进行分区讨论,并针对洛阳洛北片区的不同区域提出了时间和空间层次的设计策略,以期望在后续的城市更新进程中产生指导性的作用。
其他文献
自从美籍华人J.P.T.Yao在1972年首次提出土木工程结构振动控制的概念以来,越来越多的科学工作者致力于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从控制理论的研究到试验验证、再到实际工程的应用,已
目前我国存在一部分封闭的旧集合住宅街区,它们带来了城市道路运行效率低、街区活力弱等城市问题。因此,推广具有优化城市结构、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增强街区活力的“开放街
城镇空间结构是城镇各种要素在城镇空间的分布关系,其实质是城镇各种要素功能组织在地域空间上的投影。城镇空间结构是不同历史阶段城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积累,并随着城
产业集聚区是产业集聚的空间形态,实现产业集聚、人口集聚、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有效途径。产业的集聚,有利于基础设施实现共享,从而带来规模经济效益。科学发展产业集聚区是当
学位
"居住小区"模式是我国城市居住区规划的理论依据和主要形式,它起源于计划经济年代,具有内向性和自完整性的特征.在当前我国经济体制和城市性质等方面都发生深刻变革的情况下,
在当今中国日新月异的城市化进程中,一系列沉重的城市交通问题已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瓶颈。城市交通需求总量迅猛增长,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逐步枯竭,大量汽车尾气致使城市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伴随而来的还有环境污染等人居环境问题。毫无疑问,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人居环境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由于城市恶性发展带来的环境质量下降等城市问题,使得人们不断寻求和探索良好“人居环境”的热情日渐高涨。绿道的产生正是在人们渴求改善城市绿色空间环境、建立人性化绿色步
随着农村城市化与现代化的迅猛发展,乡村聚落,作为乡村社会活动的载体和容器,也不可避免地步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转型时空。由量变集聚到质变转化,乡村聚落各个层面旧有的形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