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研究背景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保持其5000多年文明发展的国家。中医骨伤科以其悠久的发展历史、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多彩的防治疾病方法和显著的临床疗效而著称于世,为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做出了巨大贡献。目前,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新时代,东西方文化激烈碰撞,一方面为中医药学术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现代科技保障,另一方面,就中医药学术发展也产生了不同的观点与思路,诸如传统与现代的矛盾、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理论与临床的统一等。中医骨伤科独特的临床疗效是中医药得以传承数千年的根本所在。但是,我们必须严肃面对的现实是,传统的临床疗效优势尚未得到很好的发挥,中医伤科的临床阵地正在逐渐减少。应该看到,入世以后,各国骨折治疗的技术、方法和器材大量涌入我国市场,内固定器材的经济费用在逐步提高。滥用切开复位内固定造成的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误用闭合复位外固定造成的骨折畸形愈合及缺血性肌挛缩时有发生。在这种形势下,如何保持和发扬中医正骨疗法治疗骨折的特色与优势,是一个不可回避的新问题。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使,目前不少医院、甚至中医院已基本放弃了骨伤手法治疗,正宗的正骨术只在北派、南派的不到十家医院中传承着。中医正骨疗法的传承陷入困境,举步维艰。为继承中医骨伤手法这一中华传统医术,应尽快积极开展相关学术研究与政策研究,以促进中医骨伤手法的继承和发展。骨伤历代医家在长期的“悬壶济世”中,师承授受,并经过不断实践而总结、丰富、升华的临床经验,就无疑地成为了后世继承中医学术的最好阶梯。骨伤科因其治疗方法的特殊性而导致学术渊源的诸多差别,特别是骨伤手法很难用文字描述,师带徒手把手的教受,是形成骨伤手法流派的重要途径。目前各地各流派的正骨经验不同程度的得到整理与继承,有的还成立了骨伤特色突出的专科医院。较著名的诸如:河南省平乐镇郭氏正骨世家,天津苏氏正骨世家,上海石筱山、魏指薪、王子平等伤科八大家,广东蔡荣、何竹林等五大伤科名家,四川杜自明、郑怀贤,北京刘寿山及少林伤科、武当伤科等,这些流派各具特色,在当地影响甚隆。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名医辈出,流派众多,具有悠久的学术渊源和科学传承,并且形成了具有北京特色的现代“燕京学派”。2研究目的明确“燕京”概念、范围,划分骨伤手法流派;研究各流派渊源、背景、创始人及继承人的传承路线。整理各流派的学术思想。3研究内容首先,梳理骨伤手法流派中流派的相关概念及内涵,探讨手法流派的特殊性。其次,明确“燕京”的概念、覆盖的范围,从而确定属于“燕京骨伤手法流派”的派别。总结出具有代表性的八大燕京骨伤手法流派:宫廷正骨流派的夏氏支派和刘氏支派、曹锡珍经穴按摩流派、刘道信骨伤手法流派、宏庙董氏骨伤手法流派、杜氏骨伤手法流派、葛氏骨伤手法流派、双桥罗氏骨伤手法流派。第三,每个流派的形成都有其特殊的背景和早期的理论基础,在这些先决条件下,流派的创始人结合自身的体会,从手法的理论和实践方面,创立独具特色的学术思想。各流派的继承人在传承本流派学术特点的同时,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对本流派的学术思想有一定的发展。通过查找文献资料,总结、归纳各流派创始人的学术特点;深入研究各流派学术思想的传承及发展变化。4结果1、总结中医流派演变的基本规律。流派遵循着“源、立、传、承、变”五个环节。“源、立”是流派能够传承的先决条件。没有它们流派就无从谈起。“传、承”是流派赖以生存的核心,“变”是决定流派是否能够进一步发展的关键点。这五个环节缺一不可。这具有普遍性,燕京骨伤手法流派也是如此。并利用这一规律进一步探讨骨伤手法流派发展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2、明确燕京的内涵,总结燕京骨伤手法流派形成发展的地域因素,即数百年京师历史使得伤科御医流派经久不衰,且不断有新的医家、流派因时政需要而引入。通过时代背景分析,将燕京骨伤手法流发展分为明清时期、民国时期、新中国后三个时期。3、以宫廷正骨流派的夏氏支派和刘氏支派、曹锡珍经穴按摩流派、刘道信骨伤手法流派、宏庙董氏骨伤手法流派、杜氏骨伤手法流派、葛氏骨伤手法流派、双桥罗氏骨伤手法流派为研究对象,从代表人物和传承人物的人才链、学术思想及特色手法技术等方面,整理各家流派的学术体系。5结论燕京大地孕育了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京味”文化,这一特点也渗透到了这片土地的每一个角落,并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北京人。燕京地区的骨伤手法流派也不例外,所以我们从两个方面去整理探讨各家流派:一是历史文化范畴;二是学术思想范畴。探究其地域环境、历史时代背景,有助于了解学术形成的外部因素;寻索传承路线,整理流派学术思想的演变发展过程,总结特色技法的操作、练习、疗效等相关内容,以更好地体现手法的学术价值。综合以上各方面,通过深入研究燕京骨伤流派的学术思想,总结归纳整合为具有独特的北京气息的“燕京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