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盐胁迫是影响农作物生长和产量的最主要的非生物胁迫之一。随着人口增加、社会经济发展及自然气候条件变化,水资源短缺、土壤盐碱化的形势日益加剧,世界上约有20%可耕地及40%的灌溉地受到不同程度的盐渍化影响,我国有3亿多亩盐渍化土地,约占全国可耕地面积的25%。盐渍化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成为最主要的严重影响到社会经济发展的环境因素之一。长期以来,国内外对盐渍化土地的改良和利用开展了广泛的研究。由于盐生植物可能具有进化上与非盐生植物截然不同的信号转导途径和调节控制机制,因此人们利用基因工程手段,从盐生植物中分离和克隆与耐盐有关的关键基因,培育转基因耐盐植物和农作物,开发利用盐渍地,利用生物技术改善目前的环境现状。开展盐生植物耐盐相关基因的研究不仅可以了解盐生植物的耐盐机制,而且可以为开发利用盐生植物耐盐基因资源、培育耐盐作物品种奠定基础。目前开展盐生植物耐盐相关基因的研究已逐渐成为国际上植物耐盐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高盐、低温、干旱等不良环境易引起植物的抗氧化反应,氧化胁迫可诱导植物多种防御酶的产生,其中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它们在清除活性氧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GPX是动物体内清除氧自由基的主要酶类。最近几年研究表明,植物体内也存在类似于动物的GPX家族,并对其功能研究已初见端倪。盐芥(Thellungiella halophila)是与模式植物拟南芥近缘的十字花科植物,它能够在300mM NaCl的高盐环境下完成生命周期,是一种可以耐受500mMNaCl的真正耐盐植物。作为耐盐模式植物,克隆盐芥中编码清除活性氧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基因并研究其功能,对揭示植物的抗逆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利用与拟南芥高度同源性设计简并引物和RACE-PCR技术从盐芥cDNA中克隆出ThGPX2基因全长,命名为ThGPX2;基于EST策略的RACE-PCR技术,从盐芥cDNA中克隆得到一个编码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蛋白的基因,命名为ThGPX6。对这两个基因序列进行分析,采用SQ RT-PCR对两个基因在盐胁迫下的表达模式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表明,从盐芥的cDNA中克隆得到ThGPX2 cDNA的长度为740bp,注册号FJ357243。通过对开放阅读框及同源性比对分析,该序列的编码区(ORF)共510bp,编码170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19020.62 Da,等电点为5.48,具有GPX家族的保守结构域,证实ThGPX2属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家族成员。从盐芥的cDNA中克隆得到ThGPX6 cDNA的长度是892bp,注册号FJ357244。通过对开放阅读框及同源性比对分析,该序列的编码区(ORF)共702bp,编码234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25937.68 Da,等电点为9.35,具有GPX家族的保守结构域和PHGPX的特征结构域,证实ThGPX6属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家族成员中的PHGPX。通过SQ RT-PCR研究表明,在12h盐胁迫下,盐芥中的ThGPX2在叶和根中的表达趋势都是随盐胁迫程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叶是在300mM时达到最高,根是在200mM时达到最高。盐芥中的ThGPX6在叶和根中的表达趋势有所不同。ThGPX6在叶中的表达模式是随盐浓度的增加而升高,而在根中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在300mM盐处理时最高。ThGPX2和ThGPX6在根和叶中的表达丰度均高于对照组,且在一定范围内与盐胁迫强度呈正相关,由此说明,ThGPX2、ThGPX6在盐芥中均属于诱导表达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