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大城市的快速发展,大量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涌入并滞留在大城市,形成了具有明显阶段性特征的弱势群体,从而产生了严峻的居住困难问题。因此,该类人群集聚形成的聚居空间就成为了研究城市中低收入群体居住空间的典型样本。 本文从社区层面的微观视角出发,以南京市新就业人员的典型自发型聚居区为研究对象,以聚居区的现实状况—预期需求—“预期-现状”比较为研究路径,解析南京市新就业人员自发型聚居空间的现状问题以及“预期-现状”之间的多层面差距,并采用“预期-现实”交叉分析法,发掘带来差异的个体化内在因素;从而就解决当前新就业人员聚居空间问题的具体策略做出初步探索。 新就业人员聚居空间的现状分析:基于“现实”的视角,从社会属性和空间属性两方面入手,对新就业人员聚居区案例进行系统剖析和分类比较,总结新就业人员的社会特征及其聚居空间的现存问题。 新就业人员聚居空间的预期与现实比较:首先基于“预期”的视角,对各类新就业人员聚居区案例进行分析,然后结合第三章的现状空间分析进行“预期-现实”的比较,发掘新就业人员聚居区“预期-现实”之间的差异。 新就业人员聚居空间的“预期-现实”交叉分析:将新就业人员聚居区的“预期-现实”差值与其社会经济属性进行交叉分析,揭示影响新就业人员聚居空间差异化的个体内在原因。 最后,从上述研究聚居空间的各方面入手,总结剖析其现状问题以及“预期-现实”比较中存在的差异问题,并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理论与实践经验,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