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资源型城市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随着多年开采,这些资源型城市出现了资源枯竭、经济衰退、社会矛盾突出等问题。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解决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已是当务之急。 第一部分,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文章提出了资源型城市的概念、内涵与分类。资源型城市是伴随着自然资源的开发而兴起和发展壮大,资源产业成为本区域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大多数劳动力人口直接或间接从事同种资源的开发、生产、经营和服务等活动的城市。其内涵有三层含义:1、依托自然资源的开发而兴起。2、城市的主导产业部门是自然资源的采掘、生产和初级加工。3、资源产业的经济贡献率占国民经济的份额较大,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较高。分析了资源型城市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1、资源型城市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能源、原材料,形成了一大批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2、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加快了我国工业化进程;3、提高了可观的利税,创造了大批就业机会,造就了一大批工人队伍和技术人才队伍。阐释了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以自然资源的开发、生产和加工为主的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注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及时解决因“矿竭城衰”可能带来的经济衰退,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全面发展。其内涵包括三个方面: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论述了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步骤;是维护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 第二部分,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规律及衰退因素分析 研究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发展规律首先要研究资源产业的性质和特点及其发展规律。资源产业具有以下性质:l、资源产品生产的时限性。2、生产成本呈不断上升趋势。3、资源产业有走向衰退的趋势。资源产业的性质决定了资源产业发展必然经历一个从资源的勘探开发、扩大生产、高产稳产、衰退直至枯竭的过程。资源型城市主要具有城市形成的突发性、经济结构的单一性、工业化水平的虚假性、城市化水平的滞后性和管理体制的约束性等显著特征。资源型城市的发展一般经历兴起、成长、繁荣和衰退四个阶段,各阶段具有各自的特点。 我国资源型城市目前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资源面临不同程度的枯竭、经济结构矛盾突出、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地理区位优势比较差、产业结构单一、价格扭曲导致资源型城市的利润流失、资源产业的地位逐步降低。从主观上分析,有对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不足、条理分割管理体制的束缚、国家生产力布局的影响等原因。 第三部分,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 一般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1、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2、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3、切实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4、牢固树立新的科学发展观。当前,资源枯竭型城市的问题更多、困难更大,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除坚持上述发展思路外,更需国家的政策扶持和城市的自身更生,二次创业。 第四部分,国内外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验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历史性难题,国外发达国家历经了几十年的时间,积累宝贵经验。日本九州、美国休斯顿、法国洛林地区等。国外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经验:1、注重发展新兴产业和替代产业。2、注重体制机制创新。3、注重资金和技术的投入。4、注重发挥规划政策的指导作用。国内部分资源型城市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进行着艰苦的实践和探索,如黑龙江的双鸭山市、鸡西市、鹤岗市,辽宁的阜新市等。这些城市的实践给我们如下经验和启示:1、实行多元化发展战略,是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举。2、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是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3、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是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4、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是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第五部分,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与对策 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是多方面的,文章归纳了五条基本途径:1、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坚持建立各具特色的经济结构;与全国、大区域经济结构相协调;发挥企业市场主体的作用;以增量带动存量,以增量为主的四项原则。2、改革和完善所有制结构。重点是加快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探索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发展非公有经济,增强激活经济发展活力。3、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4、提高经济发展的外向度。5、加快再城市化进程。 第六部分,政府在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各级政府应发挥积极作用。实行资金援助政策;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调整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