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0后”写作可谓新世纪以来中国最重要的文学现象之一。以青春文学为主体的“80后”写作从登上文坛起到现在的十多年间,饱受争议之下非但没有消亡,还不断掀起一次次浪潮,具有了巨大影响力和号召力。这表明“80后”写作已成为重要的文化现象具有时代症候性意义,是探测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一个很好的面向。在中国社会变革时代的新文化权力格局中,这样一种现象承载着众多和复杂的文化意义。论文以青年亚文化为理论基点,以个案研究的方式切入,选择“80后”中最具有影响力的韩寒、郭敬明为代表,对这一文化样态进行解读,从文化生产、传播与接受三个方面,对“80后”文学和文学生产的整体性进行考察,以期阐释出一种文化样态的流行背后暗含着的多种文化力量之间斗争、博弈的复杂性,继而揭示出“80后”作为一种流行文化所具有的特质和文化走向,并进一步探讨其文化意义。第一章,从“80后”文学生产中媒体传播机制的多样化及和市场的完美结合,到作家自身商品化的过程,产业化的生产倾向最终推动着“青春”以畅销的方式流行,从而印证了青春文学是消费时代下的产物。第二章,探究“80后”写作的基本面貌与青年亚文化的呈现方式,通过梳理“80后”写作的历史和对应的两副面孔,以及对作家身份变化的解读,梳理“80后”青年亚文化的文化内涵,指出其反抗性和妥协性的共存与变动,继而在理论上进行深度阐释,探讨其文化价值追求及流行文化属性。第三章,从文本批评接受角度分析,一方面指出粉丝对于“80后”流行文化建构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对主流媒体与商业媒体的比较指出主流文化、商业文化、精英文化等不同权力集团,对“80后”群体所持的不同态度,指出媒介作为新的权力中心所起到的建构作用,不同的收编手段背后隐藏的是各种不同权力的碰撞、交汇与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