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首乌多成分药代动力学研究

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niannian8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何首乌是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的干燥块根,具有延缓衰老、调节血脂、抗癌等多种药理作用,但近年来有关其毒性作用的报道日益增加。虽然何首乌在治疗多种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得到初步验证,但其效/毒物质基础仍不明确。中药多成分药代动力学研究可通过揭示中药成分能否被机体有效利用,来帮助发现可成为效/毒物质基础的中药成分。为此,本课题围绕何首乌中13种化合物(大黄酚、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甲醚、大黄素-8-甲醚、ω-羟基大黄素、ω-羟基大黄素-8-甲醚、二苯乙烯苷、芦荟大黄素-8-葡萄糖苷、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和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开展了系统的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为了开展何首乌的多成分药代动力学研究,我们应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建立了一种能够灵敏、快速、同时检测给药后生物样品中何首乌13种化合物的定量分析方法,并对新建分析方法进行了可靠性考察。并利用该方法分析了大鼠单次灌胃不同剂量何首乌提取物(6、18及36 g/kg)、连续7天灌胃给予单剂量何首乌提取物(18 g/kg)及犬单次灌胃给予何首乌提取物(2g/kg)后的血浆样品中上述13种化合物的浓度、计算相关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并进一步应用该方法研究了大鼠灌胃给予何首乌提取物(18 g/kg)后的其活性成分的组织分布及经尿、胆汁、粪的排泄情况。结果:研究表明,大鼠灌胃给予何首乌提取物(6g/kg)后,上述13种化合物仅有9种在血浆样品中被检测到,二苯乙烯苷和大黄素的系统暴露较其他化合物显著,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分别为1001±111和366 ± 136 ng·h/mL,其给药后达峰时间(Tmax)为 0.24±0.15、0.12±0.07 h、达峰浓度(Cmax)为 679±164、55.4±10.6 ng/mL、半衰期(t1/2)为6.53±2.45、7.72±3.67 h。其余7个暴露较弱的化合物(大黄酚、芦荟大黄素、ω-羟基大黄素、ω-羟基大黄素-8-甲醚、二苯乙烯苷、芦荟大黄素-8-葡萄糖苷、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和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的Tmax为0.19±0.09~3.50±2.17 h、Cmax 为 0.33±0.10~11.8±2.52 ng/mL、AUC0-∞ 3.35±1.89~86.5±49.5 ng·h/mL、t1/2 为 1.23±0.58~26.3±14.4 h。大鼠灌胃给予何首乌提取物(18、36 g/kg)后,大黄酸也可以在血浆中检测到,各成分大鼠体内的系统暴露水平(血浆AUC0-∞和血浆Cmax)随灌胃给药剂量(6~36 g/kg)的增加而增加,但在上述剂量范围内为非线性相关或线性关系不能确定,灌胃给药剂量从18 g/kg增加到36 g/kg,大黄素、芦荟大黄素、ω-羟基大黄素、ω-羟基大黄素-8-甲醚、二苯乙烯苷、芦荟大黄素-8-葡萄糖苷、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和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的AUC0-∞和Cmax增长比例小于灌胃给药剂量的增长比例。与第一天大鼠灌胃给予何首乌提取物(18 g/kg)后相比,大鼠连续该剂量给药7天后,大黄素、二苯乙烯苷、芦荟大黄素-8-葡萄糖苷、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和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的体内暴露水平(血浆AUC0-∞和血浆Cmax)均有所增加,其中芦荟大黄素-8-葡萄糖苷、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和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的AUC0-∞均超过第一天的2倍。另外,芦荟大黄素-8-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的t1/2和平均驻留时间(MRT)明显延长。大鼠灌胃给予何首乌提取物(18 g/kg)后,在脑中仅检测到7个化合物(大黄素、芦荟大黄素、ω-羟基大黄素、二苯乙烯苷、芦荟大黄素-8-葡萄糖苷、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和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二苯乙烯苷在所有分析的组织中的暴露均高于其它化合物,其AUC0-t为2610~46238 ng·h/mL;相对于其他组织,大黄素、大黄酚在脾中暴露最高(AUC0-t为5157、12.8ng·h/mL);剩余7个化合物均在肝组织中的暴露最高,二苯乙烯苷的AUC0-t为46238 ng·h/mL,大黄素、ω-羟基大黄素、芦荟大黄素-8-葡萄糖苷、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和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的暴露较TSG低,AUC0-t为458~1719ng·h/mL,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和ω-羟基大黄素-8-甲醚的AUC0-t为6.95~16.6 ng·h/mL;在肾脏中二苯乙烯苷的AUC0-t为35117 ng-h/mL,大黄素、ω-羟基大黄素、芦荟大黄素-8-葡萄糖苷、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和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的暴露较二苯乙烯苷低,AUC0-t为168~1431 ng·h/mL,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和ω-羟基大黄素-8-甲醚的AUC0-t为2.64~7.30 ng-h/mL,在肾脏中暴露很少。大鼠灌胃给予何首乌提取物(18 g/kg)后,只有大黄素、芦荟大黄素、ω-羟基大黄素、二苯乙烯苷、芦荟大黄素-8-葡萄糖苷、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和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在尿、粪、胆汁中均能测到。尿、粪、胆汁中测得的二苯乙烯苷在所测化合物中的累计排泄量最高,分别为658±84.7、1129±142、167±22.5 μg,大黄酚和二苯乙烯苷主要经粪便排泄;大黄酸只能在胆汁中测得到,大黄素、芦荟大黄素、ω-羟基大黄素、芦荟大黄素-8-葡萄糖苷、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和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主要经胆汁、粪排泄。犬灌胃给予何首乌提取物(2 g/kg)后,上述13种化合物仅有5种在血浆样品中被检测到,二苯乙烯苷系统暴露较其他化合物显著,AUC0-∞为923±271 ng·h/mL,其给药后达峰时间(Tmax)为 0.63±0.31 h、达峰浓度(Cmax)为 428±61.4 ng/mL、半衰期(t1/2)为2.27±0.88 h。其余4个暴露较弱的化合物的Tmax为0.33±0.13~0.67±0.26 h、Cmax为 0.35±0.02~4.51±1.48 ng/mL、AUC0-∞为 0.84±0.04~14.9 ± 7.28 ng·h/mL、t1/2为0.63±0.08~36.8±26.5 h。结论:何首乌提取物活性成分经大鼠口服后被迅速吸收,其中大黄素、二苯乙烯苷、m羟基大黄素、芦荟大黄素-8-葡萄糖苷、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和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在体内暴露较高,且随给药次数增多存在一定的蓄积作用。大部分化合物在肝、肾中分布较多并消除迅速。其中大黄素、二苯乙烯苷、芦荟大黄素-8-葡萄糖苷、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和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在肝、肾分布较多,其是对肝肾中产生效/毒作用的主要物质。排泄途径主要是经胆汁由粪便排出体外,或在体内转化为其他产物经尿、粪排出。各活性成分在大鼠与比格犬体内的暴露存在明显的种属差异。
其他文献
在海绵城市理念持续深入推进的时代背景下,低影响开发(LID)措施建设日益成为众多城市海绵化的必然选择。透水网格被认为是一种有着良好雨水管控效用的LID措施,广泛应用于住宅小区、广场及停车场的地面处理中。然而在一般情况下,为保证透水网格措施的整体承载能力,结构层多为渗透性不良的土质或砖体下部采用水泥硬化,这使得径流调控及渗流效益难以有效发挥。因此有必要在基于原有透水网格措施的结构上设计一种新型LID
本文主要研究3-李CYBE的反对称解,局部上循环3-李双代数和3-pre李代数,此外构造了一类具有单位元的无穷维3-李Poisson代数并研究了其代数结构.给出了复域F上有限维3-李代数的权为零的Rota-Baxter算子存在的充要条件.利用3-李代数的权为零的Rota-Baxter算子,构造了3-李CYBE的反对称解与局部上循环3-李双代数.特别地,对4维单3-李代数A_4上权为零的Rota-B
串联排队系统是排队论中一类典型的系统,是构成排队网络的基本结构。但是,除了满足马尔可夫性或服务时间为常数的串联排队系统之外,对于服务时间服从一般分布的串联排队系统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具有能量转化效率高、环境友好、以及轻巧便捷等优点,被认为是未来交通工具和电子产品等最主要的供能电源之一。目前制约PEMFC发展的瓶颈问题主要
聚合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是高分子科学基础性研究内容之一。氢键作为分子间相互作用的重要类型,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采用物理共混中的溶液共混方法,以四氢呋喃为共溶剂,将两种系列的线形聚酯分别与Boltorn型超支化聚酯进行溶液共混、浇铸而得到共混物.。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研究了不同条件对共混物两组份间形成的氢键作用的影响及其规律。首先,利用熔融缩聚方法制备两个系列的线形聚酯:(1)采用四种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是中国的传统名花,但是容器栽培牡丹则会生长发育不良,致使其观赏价值大大降低,制约了牡丹产业的发展。研究表明牡丹盆栽种植会导致其生长发育过程蔗糖供应受阻,从而影响其营养运输。课题组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获得并克隆出与牡丹蔗糖转运相关的Ps SUT1和Ps SUT2基因c DNA全长,本研究对两基因进行了蛋白结构分析、亚细胞定位、蔗糖转运活性分析,并检测了转基
受环境变化的影响,漳河流域近60年来的径流量呈现下降趋势,环境变化主要包含气候和人为两个方面,定量评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率,对于规划和管理漳河流域内水资源的规划配置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多种方法对漳河流域5个水文站径流的演变特征进行分析;通过对比分析现有潜在蒸散发估算模型,构建一个适用于漳河流域的潜在蒸散发估算模型;并以Budyko框架下多种形式的经验公式为基础,定量评估气候变化(降水量
计算机网络给人们带来了便利和效益,但网络攻击也严重威胁信息的安全。网络攻击者通常使用各种匿名技术来隐藏真实身份,例如匿名通信系统和跳板机。因此,跟踪网络攻击来源成
目前水源水体蓝藻污染势态的普遍化和严重化导致蓝藻胞外聚合物(EPS)的污染控制迫在眉睫。蓝藻EPS是水源水中中的一项重要有机污染源,其在蓝藻生长繁殖过程大量释放并游离于周围水环境中。针对游离态蓝藻EPS不易在常规物化处理过程中截留去处,极易残留在工艺处理出水中,成为消毒副产物前驱物的特性,本研究重点考察了传统消毒工艺对游离态蓝藻EPS降解转化效果,对比分析了次氯酸钠、液氯、紫外线、臭氧等不同消毒处
糖类化合物在维持生命体的正常运转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些糖类化合物代谢异常会引发多种疾病。因此,发展选择性识别糖类化合物的荧光探针对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硼酸与含有顺式二羟基结构单元共价结合的特点,硼酸基荧光探针用于糖类化合物的识别引起了广泛关注。研究表明,以蒽为荧光团的双硼酸基荧光探针可以通过结构微调实现对葡萄糖和Lewis寡糖选择性识别。但是,此类荧光探针发射波长较短,水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