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南海海气通量中的潜热通量和感热通量特征及与我国南方降雨关系国内学者已做了大量研究,而有关净热通量的研究尚鲜见报道。众所周知,净热通量为海洋与大气进行热交换的总收支,潜热或感热只能反映海洋失热方面;另外净热通量可以直接改变海表温度场(密度场)分布,进而引发表层环流甚至热盐环流的改变。因此研究南海净热通量有其必要性。本文分析资料后首次明确提出巴拉望岛西北海域在夏季为一净热通量极小值区,进一步解释其形成机制为:夏季副热带高压退出南海,在受热带辐合带控制的大背景场下,天气过程容易发展;湿润的西南季风气流遇到菲律宾山脉和巴拉望岛山脉的阻挡而在此处抬升并聚集,出现厚云量的现象;厚的云层阻挡了太阳短波辐射到达海面,故使得短波辐射在巴拉望岛西北海域出现极小值区;同时此处的高海温中心带促成了潜热高值中心形成。低短波辐射中心和高潜热中心的共同作用出现了巴拉望岛西北海域夏季净热通量极小值现象。EOF第一模态解释了季风对净热通量季节变化为主要贡献,方差贡献率89.1%。同时海洋热力及动力机制为:南海夏季东南强降雨所致障碍层使上层海洋偏暖作用加剧海洋失热,对高潜热中心、净热通量极小值形成有贡献;此区域负的风应力旋度和东南向Ekman平流输运利于暖水维持,对净热通量极小值的形成也有贡献。另外,在分析此区域热通量的影响时指出其高潜热中心可能是南海台风生成的诱因。潜热带走大量水汽,在高空凝结形成降雨时释放大量热量,热空气中心形成低压中心,进而诱导台风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