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异体输血是改善围术期贫血的主要手段。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是手术预后和整体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输血相关的免疫调节作用可能使患者发生SSI风险增加。面对输血决策时,如何平衡纠正贫血的获益与输血的潜在风险是临床医生最为关注的问题。本文旨在探讨围术期输血/输红细胞对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及输红细胞剂量反应关系,并探讨自体输血可否减少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为输血决策者提供基于真实世界大数据研究的证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数据来源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授权使用的医院质量监测系统(Hospital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HQMS)数据库(包含全国31省病案首页数据)。研究对象为2013-2018年我国三级医院外科住院且行手术患者,共采用两种分组方式:1)将患者分为输注任意血液成分(暴露组)和未输注任何血液成分(对照组)两组;2)将患者分为输红细胞(暴露组)和未输红细胞(对照组)两组,分析其对手术部位感染(主要结局指标)的影响,并在输注任意血液成分/输红细胞人群中探讨自体输血是否会减少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选取住院期间死亡、院内感染次数和住院时长为次要结局指标。此外,还将输红细胞人群按照输注剂量(≤1U、>1且≤2U、>2且≤4U、>4且≤8U、>8U)分为5组,探讨是否与手术部位感染存在剂量反应关系。输血对结局的效应采用比值比(Oddsratio,OR)测量,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OR值及其95%置信区间进行估计。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896584例患者。患者平均年龄45.97±20.13岁,男性占57.4%,来自全国29个省份和地区。其中,输注任意血液成分有89629例(4.7%),输红细胞76078例(4.0%)。输任意血液成分/输红细胞组年龄显著大于未输红细胞组,两组手术种类分布不均,且任意血液成分/输红细胞组ASA分级更高,围术期存在贫血诊断的患者更多,围术期合并肿瘤的患者更多,手术时间更长,Ⅱ、Ⅲ级切口比例更多,全麻手术比例更高。在调整了上述混杂因素后,输任意血液成分是SSI的危险因素(OR 2.14;95%CI[2.01-2.29],P<0.001),输红细胞是SSI的危险因素(OR2.24;95%CI[2.09-2.40],P<0.001)。自体血的使用在输任意血液成分(OR0.29;95%CI[0.18-0.46],P<0.001)和输红细胞人群(OR0.52;95%CI[0.30-0.88],P=0.016)中均是SSI的保护因素。按照输注红细胞剂量分组后,分别得到当剂量为OU,>0且≤1U、>1且≤2U、>2且≤4U、>4且≤8U、>8U时,对SSI的OR值为1.20(95%CI[0.76-1.91])、1.27(95%CI[1.10-1.47])、1.70(95%CI[1.49-1.93])、2.12(95%CI[1.83-2.45])和 3.65(95%CI[3.13-4.25]),存在剂量反应关系。结论外科围术期输任意血成分可能增加术后SSI风险。外科围术期输红细胞也可增加术后SSI风险,且呈剂量反应关系,输注剂量越高,SSI发生率越高。在输任意血成分和输红细胞的人群中,自体输血可能减少切口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