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系菊科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头状花序入药,是我国从古至今一直沿用的大宗中药材。本研究对所收集的药用菊花进行了主要植物学性状,孢粉学,叶表皮微形态,绿原酸、总黄酮动态积累等方面的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对杭白菊5个新栽培类型及传统型药用菊花共19个栽培类型植物学性状进行观测与比较。结果表明19个药用菊花栽培类型的植物学形态特征比较相似,但在其主要性状上类型间仍存在较大差异,用可变类平均法进行聚类分析,19个药用菊花栽培类型根据植物学形态差异可划分为6个类群,杭白菊5个新栽培类型被聚为1类。2.应用扫描电镜SEM技术,对杭白菊5个新栽培类型及传统型药用菊花花粉形态进行观察,并根据文献作相应的描述和比较。结果表明,药用菊花花粉粒呈长球形,少数为近球形,赤道面观呈椭圆形,少数为近圆形,极面观为三裂圆形或等边三角形,具3条萌发沟,其沟宽和深浅程度不一,外壁具刺状雕纹及穴状纹饰。不同栽培类型在花粉大小、花粉形状、超微特征、刺长、刺宽、刺间距等方面存在差异。3.利用荧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杭白菊5个新栽培类型及传统型药用菊花叶表皮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所观察的药用菊花13个栽培类型叶片都有表皮毛,气孔为椭圆形,上下表皮均分布有气孔,下表皮气孔多于上表皮;气孔类型均为无规则型;叶表皮细胞形状有不规则形、不规则多边形;垂周壁较平直、浅波状、波状或深波状。不同栽培类型在气孔大小、气孔密度、气孔指数、T型表皮毛顶端长度等方面有明显差异,在表皮细胞形态,垂周壁式样、气孔外拱盖纹饰、外拱盖内缘等特征上存在差异。4.对杭白菊5个新栽培类型花期不同时期的绿原酸、总黄酮含量进行研究,确定其绿原酸、总黄酮成分动态积累过程。结果表明,杭白菊5个栽培类型在“舌状花开放50%管状花开放30%”或“舌状花开放70%管状花开放50%”时,绿原酸、总黄酮积累均达到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