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工业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在过去的三十年中,我国的工业取得了长远的发展,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的工业迈进了新的层次。工业技术效率是衡量工业运行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计算中国的工业技术效率,我们可以知道我国及各省市的工业效率情况。本文通过非参数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以全国30个省市为决策单元,采用工业上的就要人数、劳动报酬、固定资产投资和中间产品投资为投入指标,工业地区生产总值、地区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和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为输出指标,数据运用2003年-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的工业部分的数据,测算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六年内全国及各省市的工业技术效率水平,并进一步将技术效率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同时得到了各省市的规模报酬情况。结果发现在过去的六年中,全国的工业技术效率除了在2003年由于SARS的影响有稍微的下降外,其余年份的效率值是在不断增加的;工业纯技术效率则没有受SARS的影响,在六年中保持了持续的增长。东部地区的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比较稳定,中部地区的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呈波动性增长,西部地区的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呈持续增长态势。在把握工业技术效率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本文重点分析了2007年全国30个省市的工业技术效率情况,发现虽然西部有的省(如新疆)的工业技术效率已经位于全国的前列,但平均看来,东部的技术效率与纯技术效率要高于中部地区的,中部地区的效率值又高于西部地区的。进一步的,我通过软件处理与重新计算,得到了各省市各个投入要素的冗余值,知道了为什么一些省市的工业效率是无效的。在讨论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时,我想重点分析外部因素中市场经济因素对技术效率的影响,所以设定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资本的市场化程度、贸易对外开放水平和政府财政支出比重四个指标来衡量市场经济环境。以上述四个指标为自变量,以2007年全国各省市的技术效率与纯技术效率值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上述四个指标能解释技术效率值17.3%的部分,能解释工业纯技术效率16.4%的部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对效率的影响不是很明显,其余三个指标影响较为显著。最后,我给出了相应的结论与政策建议。我认为我们应继续增加多西部的支持力度,鼓励产业在东中西部的互动,继续深化国内资本市场开放程度,加强对外贸易开放水平,保持合理的财政支出比重,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