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gO-C系耐火材料组成、微观结构调控及性能优化的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4kaka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镁碳(MgO-C)系耐火材料具有良好的抗热震性和抗高温熔渣侵蚀性能,常应用于转炉、电炉、精炼炉以及钢包。然而随着生产节奏的加快,冶炼新技术的应用以及节能降耗要求的提高,对MgO-C系耐火材料的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普通MgO-C系耐火材料由于其含碳量较高,在与钢水的接触过程中会使钢水中增碳,这对低碳钢以及超低碳钢的冶炼非常不利。而MgO-C系耐火材料中石墨含量的减少又将降低耐火材料自身的抗热震性及抗渣侵蚀性,缩短其使用寿命。因此,研究石墨含量对MgO-C系耐火材料综合性能的影响具有实际意义。另外,MgO-C系耐火材料使用环境复杂多变,不同条件下损毁原因不尽相同,而对于其损毁机理并未形成统一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论文首先分析了影响MgO-C系耐火材料损毁的主要因素,探究了损毁因素与MgO-C系耐火材料抗氧化性、润湿性及抗渣侵蚀性间的关系,为开发更高性能的MgO-C系耐火材料提供了指导方向和理论支撑。随后研究了鳞片石墨含量与MgO-C系耐火材料物理性能及抗氧化性能之间的关系,为下一步开发高性能MgO-C系耐火材料提供比较和参考;然后以不同石墨含量的MgO-C系耐火材料以及致密氧化镁为研究对象,利用高温润湿角观测仪原位观测了熔渣在MgO-C系耐火材料以及致密氧化镁表面的润湿及铺展过程,研究了石墨含量、气孔率等因素与材料润湿性及侵蚀深度之间关系,探讨了MgO-C系耐火材料和致密氧化镁不同的抗渣侵蚀机理;随后以纳米Y2O3粉体作为添加剂,系统研究了纳米Y2O3粉体对MgO-C系耐火材料显微结构、力学性能、抗氧化性及抗渣侵蚀性能的影响,为纳米粉体在MgO-C系耐火材料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最后在MgO-C系耐火材料与熔渣间施加电场,并基于熔渣的离子理论探讨了电场对MgO-C系耐火材料抗渣侵蚀的影响。通过上述的研究工作,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固化后的MgO-C系耐火材料的体积密度和抗压强度随着石墨含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气孔率随石墨含量的增加变化不大。经碳化和氧化实验后,MgO-C系耐火材料的体积密度和抗压强度降低,气孔率显著增加。在抗氧化实验中,MgO-C系耐火材料的脱碳面积随石墨含量的增加而减小,但其质量损失率随石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石墨的间接氧化对MgO-C系耐火材料的抗氧化性能影响较大,质量分数3%~12%的MgO-C耐火材料在1400℃保温3 h后的氧化率及质量损失率均高于1600℃保温3 h。利用未反应核模型计算得到MgO-C系耐火材料在1000℃下氧化过程中的有效扩散系数和完全氧化所需时间均随石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2)MgO-C系耐火材料的主要组分-致密氧化镁和石墨,以及耐火材料碳含量对熔渣润湿性具有重要影响。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熔渣在致密MgO基片上的润湿角约为48°,而熔渣在纯石墨基片上的润湿角约为140°。随着石墨含量的增加,MgO-C系耐火材料与熔渣间的润湿角增大,但当石墨质量分数超过8%时,熔渣与MgO-C系耐火材料间的润湿角变化不明显,约为90°。同时测量了熔渣在试样表面的表观高度和表观直径等参数,并计算了熔渣在试样表面的表观体积随时间的变化。其变化趋势和润湿角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小,且石墨含量越高,变化程度越小。通过对熔渣-试样的界面微观形貌观察和物相分析可知,熔渣向氧化镁颗粒内部的渗透主要是通过氧化镁的溶解来进行的;而熔渣向MgO-C系耐火材料的内部渗透方式较多,主要包括:熔渣溶解MgO-C系耐火材料中的MgO后向其内部渗透;熔渣通过MgO-C系耐火材料自身存在的孔隙向内部渗透;熔渣中的FeO等成分与MgO-C系耐火材料中的石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导致石墨消耗,然后熔渣通过石墨消耗所形成的孔隙向其内部渗透。(3)添加适量的纳米Y2O3粉体有利于提高MgO-C系耐火材料的体积密度,降低其气孔率,同时有助于提高MgO-C系耐火材料的抗压强度。MgO-C系耐火材料经碳化或1400℃氧化后,其体积密度、抗压强度均显著降低,气孔率大幅增加。但添加Y2O3粉体的试样体积密度及抗压强度降低的幅度较小。另外,添加Y2O3粉体的MgO-C系耐火材料在1600℃下的抗氧化性能明显高于未添加Y2O3粉体的试样。添加质量分数2%纳米Y2O3粉体的MgO-C系耐火材料具有更好的抗渣侵蚀性能。其侧向及纵向平均侵蚀深度较未添加Y2O3粉体的MgO-C系耐火材料分别减少了 24%和15%。(4)在MgO-C系耐火材料和熔渣间施加电场可以显著抑制熔渣对耐火材料的侵蚀,侵蚀率由原来的15.1%和 15.9%分别降到了 8.9%(阳极)和1.1%(阴极),极大的减少了熔渣对MgO-C系耐火材料的侵蚀。本研究从不同角度分析了 MgO-C系耐火材料的损毁机理,提出了抑制MgO-C系耐火材料的损毁方法,为制备高性能MgO-C系耐火材料及其在钢铁冶金过程的高效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施方法,有助于促进耐火材料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对于进一步提高耐火材料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煤与瓦斯突出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矿井动力灾害,国内外学者虽然已经对煤与瓦斯突出机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获得了许多成果,但煤与瓦斯突出演化过程及机理仍然未能彻底掌握,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红阳二矿突出实例的研究,获得了更加具体的多种突出特征和突出形式,掌握了突出特征的宏观变化规律;采用相似模拟手段进行了突出强度实验,获得了瓦斯压力、地应力、放散初速度指标与突出强度的经验关系,再现了突出特征的
[目的]目前大多数恶性肿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为外科手术和化疗,但是因为肿瘤的耐药变异和早期诊断率较低,所以导致恶性肿瘤死亡率很高。在骨科骨肉瘤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肿瘤,其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目前的治疗方案都有一定的副作用、缺陷和不足。而纳米科学技术是正在崛起的新科技,纳米材料的抗肿瘤性也是近年来生物医学研究的热点。纳米碳材料(Carbon-based Nanomaterials)较其他纳米材料有众多
背景与目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全世界第三高发恶性肿瘤,肝脏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约2/3的CRC患者因肝转移死亡,因此在CRC治疗的整个病程中对肝转移灶的治疗更为积极。除手术和全身系统治疗外,肝动脉持续灌注化疗(Hepatic 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HAIC)因其可重复性、微创性和较高的局部控制率等优点,在结直肠癌肝转移(
在机器人与人和环境的交互过程中,柔顺运动可以确保稳定的接触和操作的安全性,同时也能有效增强机器人运动性能,已经成为机器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利用扭矩传感器可以实现刚性机器人柔顺控制,然而随着机器人所需刚度持续降低,传感器灵敏度的增加,控制不稳定的几率也随之增加。机械式变刚度机器人关节在驱动部件与执行部件间串联或并联刚度可调的弹性环节,由于其良好的柔顺性和刚度可调特性,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人机安全性和
研究目的尖端细胞引导的血管出芽是血管再生的起始,因此尖端细胞已经成为治疗许多疾病的重要靶点。在血管再生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s)向尖端细胞的分化受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影响。然而,ECs和ECM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尖端细胞选择中的功能还不清楚。高温需求蛋白酶A3(High-temperature requirement A
背景白癜风是一种获得性色素脱失性疾病,表现为皮肤黏膜白斑。白斑区毛发也可受累变白,严重影响患者的外貌和心理。皮肤科医生临床上常忽略对白发的检查和治疗,而了解白癜风白发的临床及辅助检查特点,有助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目前皮肤镜已用于白癜风白斑的诊断和鉴别,但白发相关的毛发镜征象研究尚未见报道。白癜风白发治疗困难,药物及光疗治疗白发的效果较差,外科移植治疗白发有一定疗效,但问题在于白发去除率低及复色不
研究背景口腔内的硬组织,例如牙釉质、骨等都是口腔内完成咀嚼等重要功能的支持组织。目前,口内硬组织修复材料与天然组织各项性能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中,牙釉质的原位直接修复包括了树脂修复、再矿化修复等,其与天然牙釉质力学性能存在差异、连接薄弱等缺陷;金属种植体修复材料与颌骨力学性能不匹配,易导致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屏蔽。非晶体材料是材料科学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相比于其对应的晶体材料,非晶体陶瓷材料在
高炉喷吹煤粉(PCI)替代焦炭提供热量和作为还原剂,不仅降低焦比和生铁成本,而且可以改善高炉炉缸工作状态,使高炉(BF)生产稳定顺行。风口前煤粉的燃烧降低了风口前理论燃烧温度,为高炉提高风温和富氧鼓风提供了有利条件,有利于矿石还原和高炉操作指标的改善。目前高炉喷吹煤粉是一项非常普及的技术,基本上被所有大中型高炉所采用,而且喷煤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相比于部分高炉的大喷煤量,国内大部分高炉的喷煤比仍有
研究一:深度学习与人工标注在基于下颌尖牙的年龄评估中的对比研究目的:比较传统人工标注的髓腔/牙齿面积比算法与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在曲面体层片中应用下颌尖牙评估年龄的准确性。材料与方法: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影像科数据库中收集360位女性和360位男性患者的曲面体层图像并分为训练集(其中包含600个患者数据)和测试集(其中包含120个患者数据)。下颌尖牙所在的矩形区域被定义为兴趣区域(ROI)。利用手动分割
研究目的:神经脑影像学研究表明,杏仁核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早期容易受累及的结构,且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的神经病理学机制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1.探讨静息状态下首发精神分裂症(FES)患者以杏仁核为核心的初级情绪感知通路和高级情绪调控通路的功能连接特征,及其在临床症状发生中的机制。2.基于杏仁核的结构及功能的异质性,进一步探讨FES患者以杏仁核亚区为核心的初级情绪感知通路和高级情绪调控通路功能连接的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