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外已经有大量文献对刺激因素、多元化战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给予高度关注。按照刺激因素促进多元化行为、进而影响企业绩效这一逻辑,本文从产业视角来探讨中国经济转型时期,行业开放、新兴产业发展为企业集团带来的多元化刺激,以及这种刺激因素对多元化与绩效之间关系的影响。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多元化制度理论的新发展,指出实证研究中的混合证据不仅可以从研究方法差异上得到解释,而且揭露不同制度情境、不同历史时期刺激因素对多元化与绩效关系的影响,将有助于解释多元化与绩效经验研究中的差异。其次,本文回顾了中国的行业开放进程以及产业结构调整中新兴产业的发展,并选取1998-2006年深沪两市发生不相关多元化的公司样本,考察其通过并购、合资、新建子公司进行不相关多元化的路线图,在定量描述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推导出假设。最后利用深沪A股上市公司2003-2004年的截面数据验证所提出的假设,并对实证结果进行综合讨论。
主要研究结论包括:
(1)中国企业集团(包括国有和非国有)在有利的市场条件下通过多元化经营获得发展,早期的多元化“溢价”使一部分企业集团的多元化经营产生“路径依赖性”,天生便具有通过多元化获取财务范围经济,追逐行业机会的动力;
(2)中国企业集团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国家政策(制度因素)和行业竞争结构(市场因素)之间博弈的结果,转型时期的特殊国情决定了这一过程的必然性;
(3)本文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企业集团多元化与绩效之间的关系并不符合“∩”模型。回归分析表明多元化与绩效(ROA、CROA)呈显著负线性相关关系;单因素方差分析却显示,限制性相关多元化与低度不相关多元化各自对绩效的影响没什么差异,只有高度不相关多元化会明显降低企业绩效。
(4)当面临行业机会时,非国有企业集团相比国有企业集团对机会的敏感性更强,多元化程度更高;
(5)非国有企业集团的绩效与其对行业开放机会的敏感性呈正相关,而且这种敏感性对非国有企业集团多元化程度和绩效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但行业开放带来的“孤波”收益并没有超过非国有企业集团不相关多元化的成本;
(6)企业集团不相关多元化程度与其对新兴产业机会的敏感性呈正相关,但新兴产业并没有为企业集团带来预期的收益,而且企业集团对新兴产业机会的敏感性,对其多元化程度和绩效的关系具有微弱的负向调节作用。
关于新兴经济或转型经济国家企业集团多元化与绩效关系的研究,大多从外部市场完善度出发,探讨当外部交易成本过高时,企业集团多元化内部市场的资源配置优势。而本文强调了经济转型过程中,行业开放、新兴产业发展为企业集团带来的多元化刺激因素,从产业视角考察了行业机会、多元化与绩效之间的关系。尽管许多研究已经注意到中国企业集团的多元化行为带有强烈的“机会驱动”特征,但很少有学者对行业机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企业集团的多元化行为与绩效给予定量回答。同时,行业机会和赢利前景作为多元化的重要刺激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企业集团的多元化行为,因此,该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实证研究结果有可能进一步丰富当前对新兴经济或转型经济国家多元化制度理论的研究。此外,本文的研究对象不仅包括国有企业集团,还包括非国有企业集团,将不同行业机会对不同所有制企业集团产生的刺激分别讨论。相比国内外对中国企业集团多元化的研究(将国有企业集团和非国有企业集团作为一个整体,或只局限于国有企业集团),这种处理方式不仅验证了前人对企业集团多元化的某些研究结果和理论,而且有可能从中发现更有价值的新问题,进行新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