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污染日益成为制约人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问题,水体净化除了采用传统物理、化学等方法外,还可以利用水生植物自身净化水质的功能来实现。水生植物除具有较好的观赏价值外,在水体净化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且具有观赏价值高、净化效果好、投资少、维护方便等优势。本文选取再力花(Thaliadealbata)、慈姑(Sagittaria sagittifolia)、翠芦莉(Aphelandra ruellia)、鸾尾(Iris tectorum)、美人蕉(Cannaindica)、梭鱼草(Pontederiacordate)这6种水生植物在福州市西湖公园内开展水质净化效果评价试验,并结合试验结果对其净化效果和观赏价值进行综合评价,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西湖公园水生植物优化配置的若干模式,具体结果如下:1、水生植物净化效果试验表明,6种水生植物水体中总氮(TN)、总磷(TP)和高锰酸盐的浓度各季节均低于空白对照,去除效果明显,不同种类的水生植物对各项污染指标的去除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对于总氮(TN)而言,去除效果较好的是鸾尾、翠芦莉、再力花,相比对照,去除率分别为70.6%,62.4%,53.3%;对于总磷(TP)而言,去除效果较好的是鸢尾、再力花、美人蕉,相比对照,去除率分别为73.6%,73.1%,70%;对于高锰酸盐而言,去除效果较好的是梭鱼草、翠芦莉、鸢尾,相比对照,去除率分别为35.9%,34.6%,25.8%。2、采用层次分析法对西湖公园6种水生植物净化效果及观赏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综合评价结果排序为鸢尾>翠芦莉>美人蕉>梭鱼草>再力花>慈姑,其评价排序说明鸢尾、翠芦莉这两种水生植物水质净化效果和观赏效果俱佳。3、根据6种水生植物净化效果和观赏效果综合评价结果,选取综合价值排序较高的水生植物以及西湖公园现有各生活型水生植物,构建水生植物优化配置的15种模式并提出系统的配置建议,为西湖公园水生植物配置、步道周边水体景观设计提供参考依据。4、对西湖公园的人工浮岛进行了系统理论研究,并对其进行设计,为西湖公园日后人工浮岛的改造提供理论支撑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