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福建省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米槠天然林(W-UC)和建瓯万木林省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米槠天然林(J-UC)、罗浮栲天然林(J-LC)及杉木人工林(J-LP)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这四种森林类型土壤真菌生物量季节动态变化和群落结构多样性,同时利用PLFAs分析了该地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为深入了解真菌在该地区土壤物质循环中的作用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四种森林类型土壤真菌生物量总体上表现出0-10cm高于10-20cm土层,不同季节间变化明显,秋季>夏季>春季>冬季。罗浮栲天然林(J-LC)真菌生物量高于毗邻的相应土层和相应季节的杉木人工林(J-LP)。米槠天然林(J-UC)土壤真菌生物量一般高于罗浮栲天然林(J-LC)。影响真菌生物量的主要土壤因子随着土层和季节的变化而变化。(2)罗浮栲天然林(J-LC)和杉木人工林(J-LP)土壤细菌生物量、真菌生物量和PLFAs总量均表现为J-LC0-10cm>J-LC10-20cm>J-LP0-10cm>J-LP10-20cm,真菌/细菌比率维持在0.14-0.16,真菌只占PLFAs,总量的6%-8%,与真菌相比,细菌在该地区两种森林土壤中处于优势地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主要受植被类型的影响,土层深度的影响较小。(3)武夷山和建瓯米槠天然林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丰富,其中担子菌(Basidiomycota)比例最高,其次为子囊菌(Ascomycota)和接合菌(Zygomycota),半知菌(Deuteromycota)比例相对较低。两个地区土壤真菌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没有显著差异,地区和土层深度的差异共同影响土壤真菌群落结构,铵态氮和碳氮比是影响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重要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