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沉默到发声——对《喜福会》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sa9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谭恩美是美国当代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华裔女性作家之一,她的成名作《喜福会》发表于1989年,该部作品一出版就在全美产生了轰动。《喜福会》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内展现了华裔女性的命运演化史,谭恩美巧妙地将后殖民主义与女性主义的问题结合在这部小说中,揭示了华裔女性沉默的根源,呼吁女性发出自己的声音,实现自身的解放,寻找非殖民化出路,从而体现了作者的后殖民女性主义思想。  本文围绕小说中的沉默主题,运用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解读《喜福会》这部作品。文章由五个部分组成。引言部分追溯了美国华裔文学历史背景,简单介绍了作者谭恩美及《喜福会》的故事梗概以及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的渊源与发展情况,阐述了本文的研究主题。第一章运用女性主义理论探讨了第一代华裔女性—移民母亲的沉默根源,即父权制社会的压迫,美国白人为主流文化的排斥,以及移民母亲过去的悲惨遭遇,从而进一步论述了性别歧视下女性所受到的伤害,揭示了两性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第二章结合后殖民主义相关理论,论述了第二代华裔女性—美国女儿处于种族主义压迫下的失语状态,分析了美国女儿的迷茫与彷徨,她们试图与母文化决裂建构自己美国文化身份却被主流文化边缘化,揭示了沉默背后种族之间与文化之间的矛盾冲突。因此,必须打破沉默的状态,只有这样华裔女性才能摆脱压迫。第三章阐述了打破沉默的必要性以及采取的策略,分析了作品中移民母亲和美国女儿间失语状态的打破以及关系的和解,暗示了美国女儿向母文化的回归,重新获得了女性主体意识,并探讨了华裔女性的身份定位问题,指出多元文化背景下华裔女性的身份建构不是通过文化的对立,而是通过文化的糅合有机结合形成的全新的文化身份。同时,也体现了谭恩美呼吁女性的觉醒,追求性别种族平等的思想。最后一部分论文得出结论,华裔女性只有打破沉默,敢于反抗性别与种族的压迫,发出自己的声音,寻找真正的自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身份,最终才能实现“喜”与“福”的理想境界。  
其他文献
唐诗是中国乃至世界文明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的顶峰。翻译家和学者们对唐诗的翻译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许渊冲正是这其中最优秀的研究者之一,无论是在理论上
林语堂的《京华烟云》是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佳作,架起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而其对中国民俗的介绍更成为其在海外迅速走红的重要原因之一,民俗场面之繁复,描写之细腻,意蕴之丰
功率因数纠正(PFC)市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降低总谐波失真(THD)全球性法规推动的。欧洲的EN61000-3-2是面向AC/DC电源市场的基本法规之一,在英国、日本和中国也有类似的法规。EN61000-3-2确定了任何功耗超过75W的离线应用的谐波标准。由于北美没有针对PFC的相应法规,因此节能和空间/价格因素成为消费、计算机和通信领域使用PFC电源的推动力。    有源PFC应用要求      
引言    本文描述了电压基准芯片的主要类型(串联型或并联型),以及各自的优、缺点。在对可以利用的器件进行比较之前,首先要确定哪种类型最适合。    串联型电压基准    串联型电压基准具有三个端子:Vin、Vout和GND,类似于线性稳压器,但其输出电流较低、具有非常高的精度。串联型电压基准从结构上看与负载串联(见图1),可以当作一个位于Vin和Vout端之间的压控电阻。通过调整其内部电阻,使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