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伊通盆地是郯庐断裂北延的一个新生代断陷盆地,位于吉林省中部长春市和吉林市之间,呈北东向狭长分布,面积约为2400km2.莫里青断陷是伊通地堑的一个二级构造单元,前人开展了大量的勘探工作,发现了莫里青油田,勘探的目的层主要为双阳组。本文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利用钻井、地震、测井资料,对莫里青断陷双阳组二段开展了研究,分析了该组沉积时期的沉积环境,精细划分了钻井揭示地层的砂组及小层,总结出水下扇的沉积模式和微相展布特征。首先,以地层的旋回性为基础,标志层做控制,电测曲线为手段,确定砂组的划分的界限。由于上盘井段较长,纵向上发育多期、多个扇体,且沉积规模差异较大,薄互层较多,难以建立一口标准井的划分模式在全区推广。经过反复摸索,确定了不同深度、不同部位的标准井段的划分原则,即通过空间互补来实现全区砂组界面的划分。双二段下盘地层沉积的韵律性比较清晰,因此可以通过由标准井的划分向全区推广这一模式开展砂组划分。其次,在砂组划分的界限内划分小层,即标定出准确的等时面。选取标准井划分小层建立标准剖面,建立骨干剖面网,把标准对比剖面的划分成果,向短轴方向对比剖面拓展,采取邻井对比,逐步蔓延的方法,实现骨干剖面自身、剖面之间的统一闭合。全区分为上下两盘,上盘共划分出7个砂组,53个小层,下盘划分出6个砂组,24个小层。由于受断层和揭示程度的影响,双二段地层自西向东逐渐被削截。进而,分析区域沉积背景,结合岩芯观察和分析化验资料以及测井相分析资料,划分相、亚相,进而划分微相。通过岩芯观察归纳岩性岩相沉积特征,建立水下扇各类微相与测井曲线的对应关系,以砂岩等值线图为轮廓控制扇体分布范围,以测井相识别为手段,综合刻画扇体。对研究区Y45井等8口井岩芯进行了观察描述,岩芯总长度为318.7m,见到多种类型的岩石样本,反映不稳定沉积的滑塌构造、含泥砾、泥块等。含砾砂岩相比较发育,对泥岩颜色、沉积构造、粒度分布特征等相标志进行了系统研究,最终将研究区双二段确定为近岸水下扇沉积体系。其总体沉积特征为,内扇不发育,扇中辫状水道发育,湖相泥岩相对不发育,泥岩单层厚度大且为块状层理,泥岩颜色以灰黑色为主,表明沉积环境为深水湖相还原环境,常见鲍马序列,发育AAAA相序即高密度流厚层砂砾岩沉积或CDE相序即低密度流粉砂岩向泥岩相过渡。综上,本文分析了莫里青断陷双阳组二段小层精细划分与对比的步骤和成果。对比前人的研究,得出了更加合理的划分和对比方案,旋回性更加清晰。上下盘在韵律特征、主水道迁移规律、扇体规模、数量、储层电性的基本特征以及水深状况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别,并不是简单的叠加关系,存在一定距离的走滑,初步判断在8千米以上。同时,对该区的近岸水下扇沉积特征及展布特征也进行了详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