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医患会话是明显区别于日常会话的机构性会话的典型代表,对这类会话进行研究的的学者既有来自语言学领域的也有来自医学领域的。本文将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从会话分析角度对医生与孕妇产前检查门诊会话进行研究。会话分析学派是由Harvey Sacks等社会学家于20世纪60年代开创的,这一学派是对会话进行研究。该学派广泛收集自然情景中的对话,并对其中反复出现的语言特征进行重点研究;这表明该学派只研究口语,不涉及书面语。会话分析最初研究的是日常会话,到20世纪70年代,研究者们开始研究机构性会话。所谓机构性会话就是会话的发生以机构为背景。医患会话,这一以医疗机构为背景的医患言语交际自然成为研究对象,对这类会话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均有涉及,但是相较于国外学者的研究,国内的研究起步晚,且极少有针对具体某一科室的医患会话研究。鉴于此,本文基于作者在衡阳市某三甲医院产科门诊收集到的语料,在会话分析理论的基础上,对医生与孕妇产前检查会话的话轮转换机制、序列结构以及会话修正机制进行研究。通过这些研究,作者有了以下三点发现:(1)相较于一般医患会话,在产前检查医患会话中,孕妇的话轮总数超过医生话轮总数的可能性更大。(2)基于孕妇就医的三种目的,“医孕”会话的整体序列结构呈现三种模式,即:表明来意——(建议寻求/给予)——告知缴费(结束);病情陈述——病史询问与身体检查——诊断——治疗建议——结束;表明来意——说明检查结果——医生给予建议——(建议寻求/给予)——结束。以建议序列为主的微观序列结构的主要特征体现在建议寻求的表达方式和对建议序列的非最小后扩展中。(3)在产前检查医患会话中,“医孕”会话修正的类型分别为:就医生话语的修正而言,修正类型有自我发起自我修正和他人发起自我修正。就孕妇话语的修正而言,修正类型为自我发起自我修正;他人发起自我修正和他人发起他人修正。交际双方采用的主要会话修正策略是:替代、重复、重述、解释和删除,且这五种修正策略的使用频率由替代向删除方向递减。然后,作者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对“医孕”会话效果进行了评估。作者发现其积极作用表现为:在确定孕妇就诊的目的后,医生会从三种会话模式中选择一套来展开会话,这大大提高了“医孕”交际的效率。消极作用表现为:医生这种依据“套路”展开会话的行为容易忽视孕妇的个体差异性,导致会话的机械化;此外,“医孕”之间的权势差异影响了双方沟通的质量。最后,为提高医患沟通质量,作者针对其消极作用,从语言学角度提出,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应当遵循礼貌原则和言语编码的三个要求。总之,本研究有助于改善我国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