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分析研究结直肠腺瘤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以及结直肠腺瘤不同病理分类中EGFR及Ki-67表达情况,探讨结直肠腺瘤患者不同病理类型与EGFR和Ki-67阳性表达、年龄、性别的相关性,及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为中医药在防治结直肠腺瘤的发生发展及预防结直肠癌癌前病变方面提供辩证依据。
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8年10月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门诊经内镜中心行肠镜检查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参照中医诊断标准及该病的临床表现,制定统一的临床症状调查表,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填写调查表,判定患者中医证型,分析该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通过免疫组化测定结直肠腺瘤EGFR、Ki-67基因表达。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
结果:1.结直肠腺瘤检出率为15.3%;不同病理分类间情况比较:管状腺瘤92例(73.0%)>管状绒毛状腺瘤27例(21.4%)>锯齿状腺瘤4例(3.2%)>绒毛状腺瘤3例(2.4%)。
2.结直肠腺瘤患者中男性78例,女性48例,男∶女约为1.6∶1,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性别与结直肠腺瘤不同病理分类无明显差异性(P>0.05)。
3.126例结直肠腺瘤患者平均年龄为59.7+12.2岁,随着年龄增加,该病被检出随之增加;不同病理分类与年龄段的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该病患病高峰年龄区间为61-65岁,该病在男性患者中检出45岁以后呈明显上升趋势,女性则在50岁以后呈明显上升趋势。
4.不同病理分类与EGFR、Ki-67表达的关系比较,经检验,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腺瘤病理分类中EGFR阳性表达率、Ki-67表达水平有差异,不同病理分类EGFR、Ki-67阳性率表达情况比较: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腺瘤>锯齿状腺瘤>管状腺瘤。
5.结直肠腺瘤患者中医证型间分布比较,经检验,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证型间分布比较:大肠湿热证40例(31.7%)>寒湿阻滞证30例(23.8%)>脾虚湿蕴证21例(16.7%)=血瘀内停证21例(16.7%)>气滞湿阻证14例(11.1%)。
6.证型分布男性以大肠湿热证为主,其次为寒湿阻滞证、脾虚湿蕴证;女性以大肠湿热证为主,其次为寒湿阻滞证、血瘀内停证。不同中医证型间性别比较差异不显著。
7.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集中分布于大肠湿热证、寒湿阻滞证。
结论:1.结直肠腺瘤检出率男性比女性高,好发年龄段为61.65岁之间,男性于45岁以后结直肠腺瘤检出呈明显上升趋势,女性于50岁以后结直肠腺瘤检出呈明显上升趋势,结直肠腺瘤不同病理类型与性别及年龄段无显著相关性。
2.结直肠腺瘤不同病理类型其EGFR阳性表达率、Ki-67表达水平不同,其中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中EGFR、Ki-67呈高表达。
3.结直肠腺瘤患者以大肠湿热证型最常见,其次为寒湿阻滞证、血瘀内停证、脾虚湿蕴证。
4.结直肠腺瘤中绒毛状腺瘤与管状绒毛状腺瘤与大肠湿热证、寒湿阻滞证联系密切。
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8年10月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门诊经内镜中心行肠镜检查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参照中医诊断标准及该病的临床表现,制定统一的临床症状调查表,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填写调查表,判定患者中医证型,分析该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通过免疫组化测定结直肠腺瘤EGFR、Ki-67基因表达。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
结果:1.结直肠腺瘤检出率为15.3%;不同病理分类间情况比较:管状腺瘤92例(73.0%)>管状绒毛状腺瘤27例(21.4%)>锯齿状腺瘤4例(3.2%)>绒毛状腺瘤3例(2.4%)。
2.结直肠腺瘤患者中男性78例,女性48例,男∶女约为1.6∶1,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性别与结直肠腺瘤不同病理分类无明显差异性(P>0.05)。
3.126例结直肠腺瘤患者平均年龄为59.7+12.2岁,随着年龄增加,该病被检出随之增加;不同病理分类与年龄段的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该病患病高峰年龄区间为61-65岁,该病在男性患者中检出45岁以后呈明显上升趋势,女性则在50岁以后呈明显上升趋势。
4.不同病理分类与EGFR、Ki-67表达的关系比较,经检验,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腺瘤病理分类中EGFR阳性表达率、Ki-67表达水平有差异,不同病理分类EGFR、Ki-67阳性率表达情况比较: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腺瘤>锯齿状腺瘤>管状腺瘤。
5.结直肠腺瘤患者中医证型间分布比较,经检验,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证型间分布比较:大肠湿热证40例(31.7%)>寒湿阻滞证30例(23.8%)>脾虚湿蕴证21例(16.7%)=血瘀内停证21例(16.7%)>气滞湿阻证14例(11.1%)。
6.证型分布男性以大肠湿热证为主,其次为寒湿阻滞证、脾虚湿蕴证;女性以大肠湿热证为主,其次为寒湿阻滞证、血瘀内停证。不同中医证型间性别比较差异不显著。
7.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集中分布于大肠湿热证、寒湿阻滞证。
结论:1.结直肠腺瘤检出率男性比女性高,好发年龄段为61.65岁之间,男性于45岁以后结直肠腺瘤检出呈明显上升趋势,女性于50岁以后结直肠腺瘤检出呈明显上升趋势,结直肠腺瘤不同病理类型与性别及年龄段无显著相关性。
2.结直肠腺瘤不同病理类型其EGFR阳性表达率、Ki-67表达水平不同,其中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中EGFR、Ki-67呈高表达。
3.结直肠腺瘤患者以大肠湿热证型最常见,其次为寒湿阻滞证、血瘀内停证、脾虚湿蕴证。
4.结直肠腺瘤中绒毛状腺瘤与管状绒毛状腺瘤与大肠湿热证、寒湿阻滞证联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