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抑郁症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与处境不相称的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为其基本临床特征的一种情感障碍。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抑郁症病人认知执行过程和正常人不同。对抑郁症而言,情绪和认知的交互作用反映在临床上就是一种“恶性循环”,情绪越差,认知能力越低;认知能力越低,情绪越差,对抑郁症的治疗非常不利。因此研究情绪障碍与认知障碍的交互作用,对于抑郁症的早期诊断、复发预测和康复评估等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为了研究抑郁症情绪与认知的交互作用,本文利用“异族效应”这一面孔识别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现象,作为认知参与程度不同的实验任务,设计了反映认知参与程度的不同情绪刺激的神经电生理实验。实验要求被试对六类图片(本族与异族;正性、中性和负性情绪)进行再认任务。最后作者对实验结果分别进行了事件相关脑电(位)的成分分析和感应能量分析,主要发现以下几方面结果:
(1)组别效应:在行为学数据中,完成再认任务的准确率表现出统计显著的组间差异,正常组的判断显著比抑郁症组更准确。在N170的幅度和潜伏期也都表现出显著的组别效应,正常组比抑郁症组更慢(潜伏期长)也更大(数值上更负)地诱发出N170。
(2)情绪效应:晚正成分(LPC)可以很好地体现了抑郁症组的情绪特异性,负性情绪较正性情绪诱发出更高的LPC。
(3)种族效应:行为学结果显示,反应时存在种族效应,对异族面孔的反应要快于对本族的反应。ERP成分分析和事件相关脑电的分析结果均发现了一致的种族效应。N170成分幅值(异族>本族)和潜伏期以及LPC潜伏期都表现出了种族的主效应,对异族面孔的识别要快于本族。400-600ms范围和350-450ms范围的Gamma波段事件相关脑电能量分析都表明不论正常组还是抑郁症组,在再认异族面孔时诱发的能量普遍高于本族。
(4)交互作用:本文还发现了很多有意义的交互作用,种族和情绪、组别和情绪以及种族和组别。具体地,对于抑郁症,只有再认负性情绪面孔时,体现了显著的种族效应,对异族面孔的反应时小于本族面孔。抑郁症组在本族面孔刺激下比异族面孔诱发出更强的N170幅度。异族面孔出现时,正常组会诱发出比抑郁症组更负的N170波。LPC分析结果表明,只有本族刺激条件下,情绪作用才体现出来,异族刺激下的情绪效应不显著。对比两组被试,在带有情绪因素(正性或负性)的认知作业中抑郁症组的LPC幅度均小于正常组。抑郁症组在观看本族面孔时,表现为负性情绪下LPC幅度最大,说明抑郁症组对负性情绪最敏感。而正性情绪幅度则不论在再认哪个种族中均表现为最小,说明抑郁症病人可能正性情绪加工受到抑制。然而,当抑郁症组再认认知难度提高的异族面孔时,抑郁症组负性情绪刺激下LPC减弱,正性情绪刺激下LPC幅度仍为最小,中性情绪刺激下的幅度反而最大。据此,作者推测,抑郁症组在完成异族效应影响下的面孔再认任务时,情绪加工出现了偏差。
综上,与同类研究相比,本文的创新首先体现在实验设计中采用了不同情绪与不同难度的认知任务相交互的研究方法,引入面孔识别领域里普遍存在的异族效应现象,作为认知参与程度不同的实验任务;其次本文对抑郁症在异族效应影响下的情绪处理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究;最后利用事件相关脑电研究分析了抑郁症情绪与异族效应的交互作用。通过研究不同种族刺激下的情绪加工特性,探索抑郁症病人对异族刺激的情绪处理偏差。为后期的深入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