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胃动脉血供及临床意义

来源 :佳木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f52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为人的胃动脉系统提供详实的解剖学资料,并对胃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血管方面的形态学资料。 方法:通过乳胶灌注、解剖剥离;墨汁灌注、透明揭层、组织切片;甲酯灌注、扫描电镜观察等方法,观察成人尸体胃部器官外动脉、表面动脉、入壁动脉及胎儿尸体胃各层次的微血管的构筑。 结果:1.胃左动脉100﹪起自于腹腔干,始端内径为3.11±0.25mm,长度为61.23±1.01mm,胃左动脉以一干三支型多见,占80﹪,胃左动脉二级分支起始夹角为98.47±1.03度,分支间距为15.34±0.74mm,前、后壁支的可游离长度分别为13.51±1.09mm和13.02±1.21mm; 2.胃右动脉起源不恒定,始端内径为2.34±0.12mm,长度为37.36±1.05mm,胃右动脉均为一干型,胃右动脉二级分支起始夹角为83.56±1.40度,分支间距为9.85±0.73mm,前、后壁支的可游离长度分别为8.64±0.22mm和11.32±0.24mm; 3.胃右动脉与胃左动脉吻合成胃小弯动脉弓,动脉弓距离胃小弯的距离大约为21.1±0.89mm; 4.十二指肠上动脉出现率较少,占20﹪,均起自于胃十二指肠动脉,始端内径为1.93mm,长度为29.1mm,呈“鸦爪”样分布于十二指肠及胃幽门部的上方; 5.胃网膜左动脉检出率为95﹪,皆为一干型,起于脾动脉终支,始端内径为2.03±0.25mm,长度为58.35±0.39mm,胃网膜左动脉分支起始夹角为83.41±0.60度,分支间距为23.42±0.78mm,前、后壁支长度平均为63.52±0.35mm; 6.胃网膜右动脉检出率为100﹪,皆为一干型,起点恒定,始端内径为2.59±0.18mm,长度为48.17±1.68mm,胃网膜右动脉分支起始夹角为85.4±2.7度,分支间距为23.7±0.83mm,前、后壁支长度分别为31.6±0.58mm和44.8±0.89mm; 7.胃网膜左动脉和胃网膜右动脉合成胃大弯动脉弓,动脉弓距离胃大弯的距离大约为17.61±0.84mm; 8.胃短动脉100﹪起自于脾动脉终支,始端内径为1.09±0.43mm,长度为44.12±1.39mm,每例标本胃短动脉平均数目为5~7条,可游离长度平均为43.9±0.68mm; 9.幽门下动脉出现率为100﹪,但起源不恒定,一干型占29.0﹪,二干型占71.0﹪,始端内径为1.82±0.02mm,长度为15.31±0.57mm; 10.胃上动脉出现率为45﹪,主要起自于左膈下动脉,皆为一干型,始端内径为12.3±0.31mm,长度为21.26±0.8mm;一般以单支型或多支型进入胃壁; 11.胃后动脉出现率为20﹪,一干型居多,起源于脾动脉中间1/3,始端内径为0.98mm,长度为183.48mm; 12.胃表面动脉由胃大、小弯动脉弓发出的分支在浆膜下吻合成网,网眼大小不一,大弯侧表面动脉明显形成弓形,胃表面动脉仅在新鲜标本上观察比较清晰; 13.胎尸胃底、胃体、幽门部肌层动脉网眼密度比较P<0.01; 14.胎尸胃底、胃体、幽门部黏膜下层动脉网眼密度比较P<0.01; 15.胎尸胃底、胃体、幽门部黏膜层动脉网眼密度比较P<0.01; 16.胎尸胃底、胃体、幽门部“乏血管区”的肌层、黏膜下层、黏膜层动脉网眼密度比较P<0.01。 结论:1.胃动脉的构筑特点亦具有类似小肠血供的动脉弓和直动脉两大基本特征。 2.浆膜下动脉丛由入壁动脉发出的分支构成,血管疏松,肌层微动脉的走行与肌纤维方向一致,胃各部肌层血管密度存在很大差异,两端血管网眼密度高,中间血管网眼密度低。 3.黏膜下动脉丛的微动脉走行与胃长轴垂直,吻合支多,该动脉丛血管密度变化大,胃幽门部血管密度最低,胃底部血管密度最高。 4.黏膜动脉发自于黏膜下动脉丛,该动脉并非终末支,黏膜动脉丛血管密度差异很大,胃体血管密度高,幽门血管密度低。 5.胃壁“乏血管区”各层次动脉构筑有差异,肌层、黏膜层血供丰富,黏膜下层血供次之,而浆膜层动脉网最稀疏。
其他文献
针对当前大型高频段地面雷达天线罩指向误差大、透波率低、结构安全和环境适应性差等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柔性蒙皮分块金属桁架天线罩,分别从分块设计、感应电流率评估、透波
卫星在对地侦察时,通常采用垂直或平行于卫星轨道的方向调整载荷指向.针对载荷的指向调整后,其观测区域发生变化,存在视场超过地球边界等复杂情况,文中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给出
文中从预警机作战需求出发,分析了双机协同探测的必要性.基于雷达方程,研究了双机协同探测覆盖范围与一定虚警概率下联合检测概率的关系.对双机间距的选取和协同探测威力覆盖
在天波超视距雷达系统中,多跳传播会引起海杂波多普勒扩展及衍生谱峰等现象,进而严重影响雷达对低速海面目标的探测能力.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基于序贯正交波形的多跳杂波抑制方
单脉冲精密测量雷达主要用于火箭发射及太空运动目标的轨道测量,背景杂波和同频干扰是制约单脉冲雷达准确捕获目标的关键因素.文中利用小波变换结合距离引导值的方法实现该雷
目的:为了确定选择性cox-2抑制剂尼美舒利(NIM)抗肺癌作用的分子机制,我们通过运用二维凝胶电泳,质谱分析和生物信息学技术研究尼美舒利对肺癌蛋白质表达的影响,分离并鉴定其相关
近年来的飞行校验中,作为飞机进近着陆关键设备之一的下滑信标的下滑道结构数据明显变差,数度逼近临界值.经现场勘察和测绘,结构数据变差疑因受下滑信标保护区地形环境恶化的